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句说

经句说

二十二卷。清吴英(生卒年不详)撰。吴英字简舟,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诸生,生平不详。本书初次刊刻,只有四卷,继之为七卷、十卷,最后增订成二十二卷,因此《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为三条,现合为一条。卷首有自序两篇,前序时间为嘉庆乙亥,后序时间是嘉庆戊寅,当时本书尚未刊竣。本书用力颇勤,采摭颇广,不仅对古籍多所征引,而且对顾炎武、陈启源、吕留良、马骕、钱时、惠栋、毛奇龄、戴震、徐文靖、阎若璩、臧琳、方苞、冯景、翟濯、梁玉绳、汪中、钱塘、王鸣盛等的著作,都曾加以称引。所说不分经而以人分类,大体上是就经文中的某一句或数句,征引群说,而不分汉宋,有时独抒己见,往往见解新颖。如说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下之事,认为汤、武革命,孔子称为“顺乎天而应乎人”,伯夷、叔齐不应有叩马而谏和不食周粟之事。而且武王伐纣之时,可能伯夷、叔齐已经死了。《孟子》说:“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这里说的“闻文王作”,一定是在文王行政初盛之年,其时夷、齐已称大老,又怎能等到武王伐纣时还在人世呢?又考证孤竹国在辽西,夏商时属冀州,首阳山在蒲州,是古代蒲坂,也属冀州,当夷、齐让国而逃,是从西北来到东南,未离冀州,所说挨饿,是在未听说西伯善养老之前。而疏却说,让位至周,等武王伐纣后,义不食周粟因此在首阳山下采薇而食,终于饿死。不想一想从丰邑到蒲坂,路途千里,又哪里是老人枵腹能至?此说发前人之所未发,令人大快。其他持论,也大都斟酌不苟。只是有时好引宋儒陈说作无谓之辨,稍显不知体要,又每每以自己的见解论证是非,有时未免空无依傍,自为论断。本书有嘉庆十五年四卷本,竹石轩自刻十卷本,嘉庆二十二卷本,璜川吴氏经学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

    一卷。唐代释慧净撰。释慧净生平事迹详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辞条。该经疏严考细作,所释为唐玄奘所译经本。注疏甚为详尽。立五种般若,即一实相,二观照,三文字,四境界,五眷属,以为正宗。以十门分别注疏其经

  • 问辨录

    十卷。明高拱撰。高拱字肃卿,新郑(今属河南)人,嘉靖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此书取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疑义,逐条辨驳,既有不少精到之见,也有一些推求不当之处。该书不以朱熹地位之高而苟同苟异,大胆辨难,

  • 诗纬汜历枢训纂

    一卷。清胡薇元撰。该书多引《占经》,属于“天文”,除“天官”外,其他可证者很少。所训多牵强附会。只有“乐者非谓金石之声”条,引《乐纬·动声仪》:“冬至阳气应,则乐均清;夏至阴气应,则乐均浊。五音调则和

  • 童子问

    一卷。清代黄文澍撰。黄文澍见《经解》条。全书宗旨是驳辨抨击王守仁学说,采用一问一答形式,共分十四章,均是“童子问”,作者“答”的方式,此书原本题为《石畦集》。

  • 姑苏名贤小记

    二卷。明文震孟(1574-1636)撰。文震孟字文起,号湛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学者。天启二年(1622)殿试第一,授修撰。因疏劾魏忠贤柄权乱政,受廷杖罢归。崇祯元年(1628)召充日讲官。讲筵最

  • 韵字探骊

    五卷。清徐锡龄撰。锡龄字厚卿,元和(今江苏吴县)人。谓《佩文韵府》虽为艺林正鹄,然为帙一万八千有奇,为文一千七百馀万言,寒士固无力购求,中材亦难卒读。遂编撰斯编,于《佩文韵府》节录条取,避熟取生,聊备

  • 古玉图谱

    一百卷。作者不详。是书主要内容为记载古代各种玉器。旧本题宋龙大渊等奉敕撰。《宋史·艺文志》不载此书,他家著录者也不曾涉及。尤袤《遂初堂书目》有谱录一门,但也无是书之名。元代朱泽民《古玉图》也未谈曾见过

  • 韫山堂集

    二十四卷。清管世铭(1738-1798)撰。管世铭,江苏武进人,字缄若,又字韫山,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累迁郎中,擢御史。管世铭性刚毅,重气节,为事不避权贵,又常讥切时

  • 增订禹贡注读

    一卷。清徐鹿苹撰。徐鹿苹为清末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卷首录有《随山浚川图考》、《九州考》、《禽星分野图考图说》、《九州思赋等数指掌图》、《江汉淮泗入海图考》、《九河图考》、《伊洛瀍涧入河图考》、

  • 翼艺典略

    十卷。清萧正发撰。正发字次方,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该书包括《至圣纪》一卷,《诸贤纪》一卷,《二帝三王纪》一卷,《春秋纪》三卷,《战国纪》一卷,《庞纪》三卷,皆诠解四书典故。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