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篆书忠经

篆书忠经

二卷。清刘源书。刘源字伴阮,工画。此经共十八章,每章一种书体。第一章古文,第二章小鼎,第三章钟鼎,第四章方鼎,第五章悬针,第六章摹印,第七章坟书,第八章笏文,第九章柳叶,第十章玉筋,第十一章偃波,第十二章碧落,第十三章上方,第十四章垂露。第十五章汉文,第十六章大篆。第十七章黼黻,第十八章草篆。每章皆附释文。或真或隶。所分篆体、只属向壁虚造,书虽工而无古意。按学古者必有所本,夏、商、周三代文字,见于钟鼎者即为古文,而此于古文之外别分钟鼎,又有小鼎、方鼎,区分甚为奇怪。摹印固然自成一体,其笔形只是比小篆略整齐些而已。至于曲曲盘回,则是取于唐后,为大雅所不取,大篆本就是说古文、籀文,并非于二者之外另有大篆。而此中大篆,简直与摹印无别。其它如偃波、垂露、上方等更成俗状。有天台刘氏本。

猜你喜欢

  • 信芳阁诗草

    五卷。清陈蕴莲(生卒年不详)撰。陈蕴莲,字慕青,江苏江阴人,阳湖左晨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咸丰元年(1851)刻本。书前有潘素心、其兄陈祖望所写序言及作者自序。书后有其夫左晨所作跋语。共收诗四卷。又有

  • 砭傲金针

    一卷。清同治年间华耶稣会士李秋(生卒年不详)译。李秋字问渔,其事迹史籍记载甚略。此书前有光绪九年(1883)间渔序,称“西国有《金书》一卷,虽奇零小本,而其言克傲良规,最为深切。阅之,觉书旨以治傲为本

  • 唐宋元明方言

    一卷。见“方言别录”。

  • 诗疑

    二卷。王柏(1197-1274)撰。王柏字会之,初号长啸,后改鲁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南宋经学家,朱熹三传弟子。宋理宗时为丽正、上蔡两书院师,后为国子祭酒。死后朝廷给予谥号文宪、列享两庑的褒扬。

  • 西庵集

    九卷。明孙蕡(1338-1393)撰。孙,字仲衍,广东南海人。洪武三年(1370)举于乡,旋登进士。授工部织染局使,迁虹县(今安徽泗县)主簿。召入为翰林院典籍。出为山东平原主簿,坐累逮系。旋释之,规为

  • 读礼通考

    一百二十卷。清徐乾学(1631-1694)撰。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江南昆山(今属江苏)人,顾炎武之外甥。康熙庚戌中进士第二,官至刑部尚书。《乾学传》记载他以藏书闻名于当代,而当时通经学之士,如阎若琚等

  • 孤愤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术,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智术

  • 槜李往哲续编

    一卷。清项玉笋撰。项玉笋字和父,秀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除本书外,尚著有《嫩真堂集》。明戚元佐撰《檇李往哲》一书,记载明武至万历年间嘉兴名人事迹。本书即为续前书而作,补充前书所遗漏,再加上天启

  • 诗双声叠韵谱

    不分卷。清邓廷桢(1776-1846)撰。廷桢字嶰筠,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嘉庆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安徽巡抚、两广总督。道光十九(1839)年,与钦差大臣林则徐协力整顿海防、查禁鸦片,同年调闽

  • 周易后传

    八卷。清朱兆熊撰。兆熊字公望,号兹泉,浙江海宁人,乾隆举人,官至龙游训导。为学长于《春秋》,著有《周易后传》八卷,《易互卦图》一卷,《冬夜讲易录》一卷,《春秋新义》十三卷等,又有礼注、家训等。此书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