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竹书纪年补证

竹书纪年补证

四卷。清林春溥(1775-1862)撰。春溥字立源,号鉴塘,福建福州人,一说闽县人。嘉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任编修、教习庶吉士、文渊阁校理等。后讲学于南浦、鹅湖、鳌峰十九年,对儒家经典著作和中国古史均有所研究。著有《竹书纪年补证》、《古史考年异同表》、《春秋经传比事》、《战国纪年》等,合称为《竹柏山房十五种》。汲冢所出竹书,内容虽略,但包罗颇广,学者多据以校正古籍记载之讹误,或补充史传之未载。林氏在前代学者考订的基础上,对今本《竹书纪年》不同传本进行比较,择其善本,订讹补缺,参稽异同,博引诸家资料,附注其下,内容较为丰富。该书纪年上自黄帝轩辕氏,下至周赧王二十年(考订为魏哀王二十年,前299),卷末附《竹书本末》、《竹书后案》,对《竹书》的流传等问题进行了考证。有道光二十年(1840)竹柏山房家刻本,收进《竹柏山房十五种》。

猜你喜欢

  • 太谷山堂集

    六卷。清梦麟(1728-1758)撰。梦麟,字文子,号午塘、喜塘,姓西鲁特氏。蒙古正白旗人。乾隆十年(1745)进士,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著有《行余堂诗》,入词馆有《红梨斋集》,在江苏学政时删定为《梦

  • 读史提要录

    十二卷,清夏之蓉撰。夏之蓉字芙裳,号醴谷,高邮(今属江苏高邮县)人。雍正进士,乾隆初年举荐博学鸿词科,授为检讨,曾经主持福建科举考试,督学广东和湖南,以古文之学校士,录其尤者为《汲古编》。辞官归家后主

  • 小辨斋说义

    一卷。明顾允成(1554——1607)撰。允成字季时,别号泾凡,江苏无锡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官南康府、保定府府学教授,国子监博士,礼部主事,罢官后与其兄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平生深恶乡愿道学,认为这种

  • 棣香斋丛书

    五十六种,五十九卷。清邵廷烈编。邵廷烈字子显,又字伯扬,江苏太仓人。生卒年不详。丛书又名《娄东杂著》。所收为其乡贤已佚著作,或虽有刊本但流传不广著作及其自著数种。内容博杂,理学、考证经史,以及诗文论著

  • 陈文纪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南朝至陈而终,文亦至陈而极敝。其时能自成家者,诗仅阴铿、张正见,文则徐陵、

  • 虚字韵薮

    五卷。清潘维城撰。维城字阆如,江苏吴县人。从同里夏文焘游,又从李锐学,为钱大昕再传弟子。尚著《论语古注集笺》。是书自序略云:律赋莫重于押官韵,官韵莫难于叶虚字。虚字不稳,通篇俱为减色。非平日熟于虚字韵

  • 子威集

    三十二卷。明刘凤(1517-1600)撰。刘凤,字子威。长洲(江苏苏州)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累河南按察使佥事。著有《续吴中先贤赞》等。据《江左脞谈》载,刘子威好为诘屈聱牙之文,吴人推服

  • 林东城文集

    二卷。明林春撰。生卒年未详。林春,字不仁,号东城,福建福清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林氏先世以武弁起家,占军籍。幼敬事王阳明,及领会元官吏部谢病归。犹有坐云则坐,食云则食之风,为

  • 易旁通变化论

    一卷。清俞樾撰(1821-1907)俞樾字荫甫,晚年号曲园,学者多称其曲园老人。道光进士。官至河南学正。为清代著名经学大师。著述甚丰。其易学著作除此书外,还有《易贯》、《艮宦易说》、《周易互体徵》、《

  • 稽古堂论古

    三卷。旧本题明张燧撰。经后人核其书,是从《千百年眼》中摘出的,大概是书商伪立此名,售以市利欺人而为。传本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