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隐义

礼记隐义

一卷。梁何胤(详见《注周易》条)撰。清马国翰辑。胤有《毛诗隐义》已著录。《梁书本传》载录,其称“隐义者”,谓“于卷背书之也”。马《序》以此书《隋志》不载;《唐志》有《礼记隐》二十六卷,不著撰人名氏;《册府元龟》有《礼记隐义》二十卷,题何胤撰。以此认为志失缺略,不知《隐》与《隐义》实为二书。朱彝尊《经义考》疑“隐”下脱一“义”。《隐义》又与《音义隐》为两书,阮元《礼记校勘记》谓疏中屡次有《音义隐》,亦或称《隐义》,皆非也。其书如,“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惮所行为怯,迷于事为惑,口耳之间曰咡,振去余酒曰挥”;“诗书谓教、学时,临文谓礼执文行事时”之类,诠释文义,都颇确洽。“畏、厌溺三事”,认为“死而不得礼,亦不吊”。引昭公二十年孔子止琴张欲吊宗鲁事,尤足补《记》文所未备。又“振容在下,是鱼在振容间”,此本《杂记》“大夫不揄绞”郑注为义,谓“羽葆功布”等。“其象皆如麾”,此本《既夕礼》郑注以“布为抑杨左右之节”为义。谓“东海乐浪人呼容十二斛者为鼓”,与《小尔雅·广衡》四多次比赛“石谓之鼓已远,”与《十雅·释器》比较,“斛谓之鼓尤远”,可“知后世量名之互有不同”。又“堥土釜,今以木为器,象土釜形,此可见牟有瓦木二物”。《既夕礼》“两敦两秆”,今文“秆”作“桙”,当即木制之象土堥者。“惟拜受尊所,此记侍长者私饮之礼”,谓降席拜受。观《士相礼》“受爵升席祭”,郑注谓“受爵者于尊所可悟”,于是云“尊者主人,拜者对主人”,训“尊所为主人所”。其属舛误。又“君里棺内朱绿,用杂金鐕”。此处“绿”字定本并作“琢”,琢为涿之假借字。《说文》“涿流下滴也”。谓“棺与属虚空处,用朱漆涿之,用杂金屑鐕之,涿鐕相对为文”,乃云“朱绿皆缯”。是所据本已误,故所说皆非。又“大夫以鱼须文竹”,郑注“文犹饰也,大夫士饰竹以为笏”;因而认为“鱼须饰文竹之边,是以鱼须文竹为物名”,与郑注不合。亦与卢植注“大夫以鱼须及文竹为笏”不合。又,“若夫五兵,当以戈、殳、戟、酋矛、夷矛之义为最古”。乃云“北方用楯,中央用鼓”。按《周礼·司兵》有“五兵”五盾”;《谷梁》庄公二十五年有“五兵”“五鼓”,则楯鼓不应在“五兵”中。其分配方色,黄以周《礼说略》云:“本无定说”。今无从论其得失。此本以注文提行,不直接经文,遂致文义牵混,其不足与《音义隐》辑本同。又如,“士旁三拜”下,又载“旁犹不正也”数语。此应为孔疏语,非《隐义》文。此书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钟律书

    一卷。汉刘歆撰。辑佚书,清黄奭辑。刘歆字子骏,后名秀,字颖叔,曾与父刘向校秘书,集六艺群书为《七略》。曾欲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等于学官,颇受讥讪。王莽时,被引为国师。莽征天下知晓钟律者百余

  • 醒世第二奇书

    见《石点头》。

  • 春秋剩义

    二卷。清应麟(详见《易经粹言》)撰。此书摘取《春秋》经文作为标题,然后围绕这些题目各为论说。其说大抵因袭前人穿凿臆断之论而敷衍成篇,无甚新意。《屏山草堂稿》本。

  • 御制文初集

    三十卷。《二集》四十四卷。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撰。《文初集》三十卷录文共五百七十余篇,分为十九门。《二集》四十四卷,录文凡四百一十余篇,分为二十三门。每门各依年代编次。所录之文均其

  • 选雅

    五卷。清程先甲撰。程先甲字一夔,江苏江宁人。尚著《广续方言》、《方言类聚》等。《选雅》用《尔雅》体例,搜集《文选》李善注中语词,依类编辑之,故名《选雅》。《文选》李善注引用古籍一千多种,今尚存世者不过

  • 绍兴正论

    一卷。旧本题湘山樵夫撰。记述绍兴年间因不附和议而被贬谪的张浚、赵鼎、胡铨等30人事。每人略具事实,多者三四行,少者仅一二语。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有《绍兴正论》二卷,注云:“序称潇湘野人,不著名氏,

  • 检心集

    十四卷。清闵则哲(生卒年仕履不详)撰。闵则哲字睿先,应山(今湖北省应山县)人。《检心集》是闵则哲的一部杂编之作,以语录讲义杂著与杂文参错成书,包括《说书管见》四卷,《又说书》一卷,《订学肤言》二卷,《

  • 抱润轩读尚书记

    一卷。马其昶(1855——1930年)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光绪年间官至学部主事,后任京师大学堂教习。马其昶为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家,民国时期曾参加《清史稿》的纂修工作,著有《抱润轩

  • 墨子注

    三卷。清王闿运(1833-1916)撰。闿运字纫秋,号湘绮,湖南湘谭人。曾著有《尚书笺》、《周易注》等著作。是编校《墨子》,是其弟子萧鹤祥校刊而成。鹤祥在跋中介绍他参校原钞,“亲闻师说”。叙述其例说:

  • 东方类语

    十六卷。明朱维陛撰。朱维陛,海盐(今属浙江)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主要以类编排了汉代滑稽文学家东方朔的事迹,凡自“列传”、“别传”、“外传”以及《琐语》、《神异经》、《十洲记》等书,该书都采摭进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