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沈氏义疏

礼记沈氏义疏

一卷。后周沈重(详见《毛诗义疏》条)撰。清马国翰辑。是书所辑音多于义,与《诗疏》同。可能其音多为《释文》称引,其义则为《孔疏》删削的原故。沈重于《诗·燕燕》篇,有“协句”之说。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云“协句即古音。使沈重音尚传,较之吴才老叶韵岂不简易可信。是重虽生于梁末,去古虽远,而于当时韵书有未合者,谓之协句,即是能识古音”。今观是书可知,如《曲礼》“居不主奥”,奥于六反,此古音也。故《诗·小明》奥与蹙、菽、戚、宿、覆为韵,在段氏《音均表》三部。《说文》奥作,宀部宛也,从宀,声。收部部读若书卷,则在十四部。此盖以双声为声,犹告之有两音。又“器之溉者”不写注,“溉谓陶梓之属”,陶音遥,亦古音也。陶梓之陶,本当作匋,陶匋并在《音均表》三部。今人于皋陶外,凡陶字皆读若桃,不知《诗·君子阳阳》篇,陶与敖为韵。又《祭义》“陶陶遂遂”,《释文》并音遥也。又“为大夫累”之注,累倮也,倮胡瓦反,亦古音也。《杂记》輠轮,《释文》輠胡罪反,又胡瓦反。盖即《说文》木部之祸,又女部輠。一曰女侍曰輠,读若。一曰若委,果声呙声,并在《音均表》十七部。是知古有读果声字若华上声者也。又“尊卑垂帨”注,磬折则佩垂,折旧音逝。此必当时韵书,折字无有音逝者,故特著旧音以存古。《说文》辵部,逝从折声,读若誓。言部,誓从折声。并在《音均表》十五部。《论语·颜渊篇》折狱,鲁读折为制,《吕刑》“制以刑”。《墨子·尚同篇》作“折则型”,可互证。凡此皆可谓释音之善者。至于释义,如解《坊记》“故堂上观于室”,及《缁衣》“大臣不亲”四句,阐发经义,极为分明。又解《奔丧》“师于庙门外”二句,亦足备一说。又解“免麻于序东”,虽本熊安生说,胜于皇侃。以丧所为殡处,亦见去取。唯解《明堂》“位灌尊”四句,初无明证。又解《射义》“故天子之大射”二句,亦以意言,疑皆依皇侃旧说。还有,《曲礼》箪笥,笥息里反,箪竹器也。《乐记》“噍以杀”,噍子尧反,也,谓急也。《杂记》则既颖,颖苦顶反,草也。仔细寻绎《释文》,“反”字下似皆陆语,非沈语。马氏一并辑录,可谓疏忽。此书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岁寒居答问

    二卷,《附录》一卷。清孙奇逢(见《理学传心纂要》)撰。孙奇逢之学主于明体达用,宗旨出于姚江,而变以笃实,化以和平,兼采程朱之学,以弥补其阙失。意为调合朱熹和陆九渊两派的分歧。此书皆录作者和朋友间的问答

  • 陆士龙集

    十卷。晋陆云(262-303)撰。陆云字士龙,吴郡华亭(今上海)人。陆机之弟。少与兄陆机齐名,号曰“二陆”。史谓其文章不及陆机,而持论过之。入洛后,一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谣。为浚仪令。去官后,

  • 懿言日录

    一卷、《二录》一卷、《续录》一卷、《别录》一卷,附礼闱分校一卷、七规一卷。清王哲生(生卒年不详)撰。哲生字素岩,昆山(今属江苏省)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此书按年编辑成帙,日录

  • 惜阴书屋诗集

    残卷。清李毓恒(生卒年不详)撰。李毓恒字冬函。山东济宁州(今济宁市、金乡、嘉祥一带)人。清咸丰、同治间在世。为庠生。不乐仕进,以诗、酒终其身。《惜阴书屋诗集》仅存卷三。李毓恒耽于潜修而不求闻达,其诗造

  • 雅音会编

    十二卷。明康麟编。康麟字文瑞,广东顺德人。生卒年不详。天顺中官福建按察司佥事。是书以平声三十韵为纲,以诸诗按韵分隶。盖因宋人十二先生诗宗之体,稍加变通。所列始音、正音、遗响亦沿杨士宏唐书音之例,无所新

  • 平定粤寇纪略

    见《平定粤匪纪略》。

  • 鼓山志

    十四卷。清黄任撰。黄任,字莘田,福建永福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官广东四会县知县。鼓山在福州府城东三十里。清僧善缘著灵源集。黄用中改为鼓山志。后谢在杭、徐兴公、僧元贤相继纂辑。黄任认为,旧志

  • 越事备考案略

    二卷。清刘名誉编辑。刘名誉,广西桂林人。《越事备考》一书主要记载中法战争的情况,该书共十三卷,六册。其中包括谕旨一卷、奏议三卷、刍言六卷、案略二卷及愚说一卷,皆根据当时的官府邸钞及报纸等史料编写而成。

  • 古微书

    三十六卷。明孙珏编。珏字子双,生卒年月及事迹均不详。中国古代阴阳数术及谶纬迷信之学流传颇广,自隋禁图谶以后,其书大多不传。宋代只有易纬数种,至明代,所能得见者更是寥寥无几。珏曾杂采旧文分为四部,统称“

  • 诗志

    八卷。清牛运震(1706-1758)撰。运震字阶平,号真谷,又号空山,人称空山先生。滋阳(今山东兖州县)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官平番知县,为忌者中伤,免官归,主讲晋阳、河东两书院。性好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