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经笺

礼经笺

十七卷。清王闿运(详见《周易说》)撰。是书《丧服》第十一行王氏笺下,有“代丰学”三字,因此,“笺曰”外往往有“学曰”,大概是其子说。此书前后没有序和跋。本书有时能够恰当地辨驳郑说。认为《士昏》席于北方为奥北,非北鄘下《记》士受皮者为大夫贵臣,非中士下士。《乡饮记》乡朝服而谋,宾为此礼直称乡,非谓乡大夫。《燕礼》左右正为书之左右携仆。《记》之仆人古射人左,非乐人正仆人正。《记》苟敬为苟自急敕,固执臣礼;不肯即位,乃趋就诸卿之班,非且假之义。《大射》遂比三耦为大夫时未降,非在门右,司射先反位为上言公卿适次继三耦。又言适次命三耦三耦不在次外,非未有次外位。以上所说非常适合经旨,匡正郑误。也有辩驳郑说而不恰当之处。《士冠》玄端玄裳节,本书认为玄端去裳是玄端服之正义,其黄裳杂裳是缘类许可之辞。郑认为上士玄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当然不正确。今天认为玄裳当士,黄裳大夫之子,杂裳世子,尤其不伦。《士相见》以君命使节,当以则不称寡大夫为句,士当作使,郑于则不称寡绝句,当然不正确。今引《玉藻》为证,则士上必添“公”字,士下必添“摈”字乃明。且同一奉使,而寡大夫寡君之老,上下分属,更难据信。《乡饮记》缩霤,用古文缩为蹙例之,大概认为近于霤。郑云缩纵也。霤以东西为纵,当然不正确。今以缩为指县而言,则经义初不及乐县。《乡射记》大夫画以虎豹,士画以鹿豕。大概认为大夫或虎或豹,士或鹿或豕,郑云臣画二,当然不对,今谓王国侯国大夫士异等,也是曲说。《丧服》传妾不得体君,为其子得遂,又日得为其父母遂。此恐人疑妾不得体君,有尊厌之嫌,特言妾虽不得体君,而于其父母及其子自得遂,以明妾于其旁亲有不服也。郑以女君比例,反疑传误,当然不对。今一则曰妾服同君,故言不得体,以降为体,一则曰姜贱不敢服父母,父母也不服人妾以别嫌,更属支离。《特牲》主人更爵酌醋,古文“更”写作“受”,这里应当依从古文写作“受”。酌醋别为一事,凡致爵必受爵,其酌醋不受爵,因而,经往往言受爵以别醋。郑云主人更爵自酢,当然不对。今以古文为正确,认为更爵不待言,足以订正郑说。但不知酌醋与受爵是二件事。下文致主人主妇更爵,更应当根据古文写作“受”。此类知一不知二,所见未融。此书对郑说辩驳也有失误之处。《燕礼》当东霤。郑云亦南北,以堂深。本书认为殿屋四向流水,所谓四阿,乃谓霤出檐以覆阶,无所谓南北东西,则经何以云东霤。媵觚于公,郑认为觚为觯之误。本书根据酬礼皆用觯定之,凡经中觚觯字常常互误。郑参校古今文,逐一订正,极其精审。乃引梓人献以爵而酬以觚相难,则彼文觚字也应当为觯。郑彼注及异义驳,讲得极其清楚,不应该熟视无睹。又引《论语》“觚不觚”,而认为觚如觯,郑不知而反谓之误。则觯或作觝,角旁氏瓜相乱,与觚不觚无涉。《聘礼》展夫人之聘享节。郑云上介不视。大概认为亦如之者,亦如上拭圭执圭试璧展璧舍币诸仪,不关上介视之在内。乃谓既毕展,贾人告毕,乃展群币,则上介既视,就不必贾人再告而转告于宾。黍清。郑云白酒也。凡酒,皆有清白,以黍间清白者互相备。本书认为即士虞之酒。所谓以新水酿此酒者,也即内则清白之白。所谓事酒昔酒者,此之清,即彼之清白,乃以为即醴,则与诸文无一可通。《记》十六斗曰。郑云今文为逾。此逾即俞之假借字,乃谓《论语》写作庾,则庾为二斗四升,其正字应当写作斞。《观礼》古肉袒。郑云刑宜施于右。此大概扼重右字。诸侯述职待罪,观享毕,乃右肉袒以告听事。下云,伯父无事。两事字相应,乃谓肉袒者射容,则射礼皆左袒,何眯眯乃尔。《丧服》公士大夫之众臣。郑云士卿士也。此据下传公卿大夫为义,以卿释士,乃认为卿不能称士,公士在官为属吏,并非私臣,则《诗》、《书》多言卿士,况且属吏不能列在大夫之上。传一溢米。郑云二十四两为溢,为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此以古量极小,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相当于今天二合稍赢,乃讥其不思之甚,认为溢即,则一视二合所少几何。《士虞切》设于西北隅。郑云所以为厌饫。大概即阳厌,乃认为误。认为隅设与绎为对文,绎以广神惠于人,设以广神惠于鬼,则未闻古有此礼。此类未足凭信,断宜从郑。至于以士冠之阈为霤水沟上所盖木右,素积为今绉,袗玄为特制之吉服。《昏礼》当阿为当隈,束帛为昏所用帛,别制二丈为两缨,为今云肩。《士相见》遍尝为遍当从呫,每尝一点,所谓点心。《乡饮》三揖为入门揖,相背揖,至阶揖,疑立为有待未定。酢主人,酢作醋,认为醋应当为作。起而进酒,诸公为方伯三监。公之遵者即前贡士老患者,若今重宴鹿鸣。《乡服》为蜡宾之服。《乡射记》纁襦为襦通繻。裂帛以缠臂配遂。《燕礼》象觚为象者君服器之名,若后世言御用。《大礼》参七十干五十为参三也,干入一也,即二。《聘礼》束锦为锦之本字,金缕交丝织之,竹簠为必加竹者,时簠簋已用陶器。不腆为不敢为主。西夹为卿大夫室制唯一夹,诸侯乃有两夹。中堂与东楹之间为四楹之堂。馔于东方,亦如之。西北上,以西字绝句。认为嫌二夹同时并陈,故曰之酉。《记》绚组为绚非古字。筮一尸为祫祭于太祖,祭四亲。《公食》宰南上为长属自为一班。《观礼》啬夫为若管人司官,四享为方国二享外,二伯又自致享。《丧服》传必有归宗,以归字绝句。缌为今纱字。《士丧》髻为死括发,异于丧括,故别制字。《既文》制币为特制五合短币。《记》浅幦之浅为虎。《士虞》坠祭,坠或作羞为羞当为差,今搓字。《记》显相为显考之妻。适尔为适近。《特牲》不诹日之诹为取。《记》棜禁为棜祭尊下兀。置器也一棜二壶,禁为堂下两尊各一禁,兀两壶。任臆妄说,犹是《周官笺》之故智。闿运以词章负盛名,恐疑误后学,始著于录,为分别论之如石。此书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东洲讲舍刊本。

猜你喜欢

  • 四书纬

    四卷。清常增撰。常增,江苏泰州(今江苏泰州)人。所著有《仪礼琐辨》、《四书纬》。是书首有自序,言“郑夹漈注《尔雅》,谓名物为经,义理为纬;名物应释,义理不应释。”而其于夹祭所谓纬则视之为经,于夹祭所谓

  • 宋名臣献寿集

    十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所载皆南宋祝寿之文。编次既无义例,称名亦无体式,盖其时书肆所为。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加以介绍。

  • 许钟斗集

    五卷。明许獬(约1616年前后在世)撰。许獬,字子逊,同安(福建厦门)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著有《八经类集》,已著录。该集共五卷,多为应俗之作。人称:“馆课又居其强

  • 浩斋语录

    二卷。旧本题宋过源(?-1106)撰。是书卷末有过源《行实》一篇,称:“源字道源,号浩斋,其先浙东人,至高祖徙于临川。源生有异征,笃志圣贤之学,以斯文自任。嘉祐间召为国子直讲,不赴。卒于崇宁丙戌九月。

  • 蔡氏律同

    二卷。明蔡宗充(生卒年不详)撰。蔡宗兖字我斋,山阴人,正德丁丑(1517)进士,官至兴化府教授。该书以《本性》、《稽数》、《候气》三篇为上卷,以《文声》、《协律》、《制器》、《正度量权》四篇为下卷。其

  • 谢耳伯诗集

    八卷。《文集》十六卷。明谢兆申(约1624年前后在世)撰。谢兆申,字伯元(一作保元),号耳伯,又号太弋山樵,福建邵武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中贡生。前有其乡人曹能始序。黄居中序称,“其平生喜交异人,购异书

  • 小蓬莱阁金石文字

    不分卷。清黄易辑刻。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篆刻家、书画家。官至山东济宁府同知。其篆刻醇厚渊雅,发展了秦、汉的优良传统。为“西冷八家”之一,与丁敬并称“

  • 瑶玉斋稿

    十四卷。明欧必元(生卒年不详)撰。欧必元,字子建,广东顺德人。必元十五为诸生,试辄第一,尝以时事多艰,慷慨诣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巡抚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曰岭南端士,六十岁方荐,预修省县志乘,颇餍士

  • 栋峰遗稿

    二卷。明曾梧撰。曾梧,字于易,江西广昌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至常州府知府。该集文冠以应诏疏,反复申明合祀天地之说。有文一卷,诗一卷。初刻于嘉靖年间,后毁于火。天启辛酉(162

  • 记大同武州山石窟寺

    一卷。近人陈垣(1880-1971)撰。陈垣,字援庵,广东新会人。对火袄、摩尼、佛、道、天主等宗教,以及元史、年代学,校勘,辑佚,史讳等方面,均有开创性的成就。著述颇丰。有关佛教方面的著述,主要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