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石遗室诗话

石遗室诗话

三十二卷。清陈衍(1856-1937)撰。陈衍,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闽侯)人。近代文学家。光绪举人,任学部主事。曾为张之洞幕客。著有《石遗室诗集》、《石遗室文集》。辑有《近代诗钞》、《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等。作者数十年来多说诗,意有所得。是书为辛亥革命后所作,是“同光体”诗派的主要评论著作。卷首有陈衍《自序》。其第一则称,此诗话是受郑孝胥和沈曾植怂恿而为,与《自序》内容相当。第二则叙述了道光、咸丰以来宋诗运动的兴起及其影响。第三则意在说明“同光体”的由来,属于综论。作者认为,清诗自道光以后略分为两大派,一派为“清苍幽峭”,一派为“生涩奥衍”。“清苍幽峭”派上由古诗十九首为源,由苏武、李陵、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贾岛、姚合以降,经宋人陈师道等、元人范椁等、明人钟惺等而承入清代。清人则有陈奂、魏源、郑孝胥接续。特点为“洗炼而熔铸之,体会渊微,出以精思健笔”。“生涩奥衍”派起自《急就章》,下有韩愈、孟郊、樊宗师、卢仝、李贺、黄庭坚。晚清则有郑珍、莫友芝、沈曾植、陈三立相连续。其特点是“语必惊人,字忌习见”。是书顺序论述了近代沈曾植、郑孝胥、林旭、陈三立、易顺鼎、叶大庄,陈木庵、杨曾荦、江瀚、丁惠康、陈增寿、沈瑜庆、林纾、秦树声、王乃征、俞明震等诗人。故而影响很大。有民国十八年(1929)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宣和画谱

    二十卷。不著撰人名字。“宣和”乃宋徽宗赵佶在位后七年的年号,从1119-1125年间,盖时人奉敕所撰。《宣和画谱》记宋徽宗时内府所藏诸画,始自魏晋,所载共二百三十人,计六千三百九十六轴。分为十门,随其

  • 朴学斋诗集

    十卷。清林佶(1660-?)撰。林佶,字吉人,号鹿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林佶工于楷法,文师于汪琬,诗师于陈廷敬、王士祯。汪琬的《尧峰文抄》、陈廷敬的《午亭文编》,王士祯的《精华录》,均由其手书后雕

  • 仲轩易义解诂

    三卷。题清焦循撰。此书系抄写本,分上中下三卷,卷上首尾已不全,中下两卷均题“江都焦循定稿”。焦氏家有仲轩,但依焦循之子焦廷琥所撰事略,独不见此书。另外,此书只释乾坤屯蒙四卦,以下六十卦并系辞、说卦、序

  • 周官恒解

    六卷。清刘沅撰。刘沅另有《仪礼恒解》,已著录。是书首有自序,其次为凡例。刘氏所论,多以《周官义疏》为本,注释则多用郑玄、贾公彦之说。书中每官及《考工记》之末,都有一段总论以发明大义。刘氏对《周官》研究

  • 素问释义

    十卷。清张琦(生卒年不详)撰。张琦字翰风,号宛邻,阳湖(今属江苏)人。嘉庆年间举人,官山东馆陶县知县。著有《本草述录》、《张氏医集》等书。张氏颇重视《素问》,但唐朝王冰《素问注》移易篇次,多所窜改,宋

  • 说文通训定声补遗

    一卷。清朱骏声撰。参见《说文通训定声》。《说文通训定声》刊版后,朱氏曾亲自校勘,又补八百余条,书于简端。光绪八年其子孔彰校刻遗书,仍依十八部录补订之文,别次一编,使习者易于检校。是书辑入《朱氏群书》中

  • 五经释要

    十八卷。崔适撰。崔适(1852-1924)字怀瑾,又字觯甫,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初受业于俞樾,治校勘训诂之学,专讲今文经学。曾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崔适治经学本宗郑学,不分今古。后在俞樾家见康有为《新

  • 事偶韵语

    一卷,旧本称钱塘凌纬撰,作者生卒年代及事迹均不详。该书共收集有五言绝句一百首,书前自序云:“唐李瀚蒙求,以四言成编,诚便记览。自后文士往往效而为之,未有增至五言者。余因暇日观历代君臣言行多有补于世教,

  • 三国疆域志补注

    十九卷。清谢钟英撰。谢钟英,江苏武进县人。他继承师训,写补注十五卷,大事表一卷,疆域表二卷,志疑一卷,共十九卷。因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有缺误,而作此《补注》。《三国疆域志补注》第一卷至第八卷为魏疆域

  • 养蒙集

    十卷。元张伯淳(1242-1302)撰。伯淳字师道。崇德(今属浙江)人。宋末举童子科。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授杭州路教授,大德中拜翰林侍讲学士。著有《养蒙集》。此集又称《养蒙先生文集》。乃其子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