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石室秘录

石室秘录

六卷。清陈士铎(生卒年不详)撰。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又名朱子华,自号大雅堂主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约生于明代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末年。陈氏自幼家贫,读史书,后因不得志而弃儒业医。读医书几十年,精通医理,辨证精细,施治灵活,颇有医名。其祖父平素喜好方术,遗有家传秘本。其著述有《辨证录》、《内经素问新编》、《灵枢新编》、《本草新编》、《六气新编》、《外经微言》等。本书托名岐伯所传,张仲景、华佗、秦越人、孙思邈等发明,雷公增补。书首有三序,亦题岐伯、张仲景、吕道人撰。岐伯自号“中清殿下弘室秘录无上天真大帝直君”,张仲景自号“职拜广蕴真人”。事涉离奇,殊为诡诞,故名之《石室秘录》。有人认为此书实际系傅青主的遗著,后经陈士铎整理而成,亦有人认为傅青主著作是从本书中摘录。此书卷一至卷五不分病证、脉象,统述正医、反医、内治、外治、急治、缓治、正治、反治等一百二十八法,卷五后半部论及阴阳五行,经络气血、脏腑、诊断及儿科论证等,卷六为伤寒、杂病类证治。书中后附方剂、验方等。所论多有独到之处,新意颇多。如言治则,除内治、外治、劳治、逸治外,又有因人而治的男女治法、老少治法、产前产后治法、贫富治法等。因时而治的春、夏、秋、冬治法,因地而治的东、西、南、北治法,因病而治的寒治、热治、正治、反治法等。论述方剂亦十分精妙,如分析“补中益气汤”,称其“妙在用柴胡、升麻二味”,“去参、芪则柴、麻无力”,颇合临床实际。如“霸治法”治疗大渴、大吐、大泻等急症,“吸治法”治疗产后胎盘不下、脱肛;“缚治法”治疗肺痈等,均有胆识。论精神疗法,析乌梅止虫痛和饥时服去虫药之理等,于后世均有参考价值。陈氏提出了治痿症不独取阳明,更重补肾等观点,颇有发明之处。全书内容繁富,确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但因诡称前圣所授,间有鬼神、报应等荒诞之语,亦受到后人批评。《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方术家固多依托,然未有怪妄至此者,亦拙于作伪矣。”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本澄堂初刊本,康熙二十八年(1689)明德堂刊本,雍正八年(1730)广陵萱永堂镌本,1955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猜你喜欢

  • 祝子罪知

    七卷。明祝允明(详见《浮物》条)撰。此书是作者论古之言论。举例有五种,一为举,是是也;一为刺,非非也;一为说,原是非之故也;一为演,布反复之情也;一为系,述古作以证斯文也。卷一至卷三皆评论人物;卷四评

  • 春秋左传典略

    十二卷。明陈许廷撰。许廷字灵茂,海盐(今浙江海盐)人。万历诸生,以荐授兵部司务。该书按《春秋》十二公顺序,每公一卷,摘录《左传》中的语句,加以考核,繁征博引,证以他书,不专主于疏通经义。该书体例芜杂,

  • 清太宗圣训底稿残本

    十六册。不著撰人名氏。太宗圣训创修于顺治,重修于康熙十年至二十六年修成,但未刊行。至乾隆四年始诏刊行,该底稿残卷十六册,其标题亦与刻本不同,如宥过、戒饬、明罚、武功、尊儒、明决、恩泽、圣德、约信、定制

  • 满汉合璧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种同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鸠摩罗什(343-413),汉语意译为“童寿”,略称罗什或什,龟兹人。原本为印度婆罗门族,生于龟兹,随母七岁出家,十二岁即在龟兹升座讲《转法轮经》。才智过人,明大乘佛学。五十八

  • 序芳园稿

    二卷。明赵伊(约1545前后在世)撰。赵伊,字子衡,浙江平湖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年(1592)进士,官广西按察副使。本稿共二卷。为其甥沈懋孝所选,附有刘子伯的评点。其诗时有清新通脱之气,却酝酿未

  • 吴康甫砖录

    一卷。清吴廷康撰。吴廷康,字康甫,安徽桐城人,生卒年不详。卷首有李兆洛序言一篇。本书著录砖的拓本,上自秦朝,下到宋朝,有好几百件,而以三国两晋时居多。其中最希见并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为永嘉二年八月廿五日

  • 大学述义

    一卷。徐绍桢撰。是书首有读法,次述义,其大旨详尽于读法。以为《大学》乃孔门政治革命之书,开卷即云“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止善”。至于述义,则章解节释,多用旧说,唯分章从郑不从朱。唯以传三章,“如切如

  • ■衣生马记

    一卷。明郭子章(详见《衣生易解》)撰。是书主要内容为记载摘自古代典籍中关于马的事宜。全书分为上下两篇,摘引十分广博,所引皆说明出处,使人有据可查。但所引个别地方也有不确之处。如宛马,此书认为是晋代为人

  • 皇华集

    二卷。《续集》一卷。明翰林院修撰。本书系明赴朝鲜使臣与其藩臣之唱和集。正德十六年(1521),唐皋、兵科给事中史道以颁明世宗即位诏奉使朝鲜,与其藩臣日有唱和。朝鲜国王李怿特命书局编成此集。本书卷首有嘉

  • 参寥子集

    十二卷。宋道潜(生卒年不详)撰。道潜,俗姓何,原名坛潜,于潜(今浙江杭州)人。道潜居杭州智果寺,内外典籍遍读。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交情颇深。其性格偏执,憎凡夫俗子如仇,因此其诗语少含蓄,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