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头草
一卷。《蓬转草》一卷。《符水公余草》一卷。清王绩康撰,王绩康字晋侯,贞丰(今贵州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生卒年不详。《盾头草》集中诗作多反映咸丰四、五、六年中的世变,是作者处在军事生活中的短篇偶作,多为马上得之。在投戎清暇时汇集而成。其音多激楚,皆感时忧仇,其《蓬转草》,与《符水公余草》为作者咸丰间南北奔走间所作。此书有同治间刻本行世。
一卷。《蓬转草》一卷。《符水公余草》一卷。清王绩康撰,王绩康字晋侯,贞丰(今贵州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生卒年不详。《盾头草》集中诗作多反映咸丰四、五、六年中的世变,是作者处在军事生活中的短篇偶作,多为马上得之。在投戎清暇时汇集而成。其音多激楚,皆感时忧仇,其《蓬转草》,与《符水公余草》为作者咸丰间南北奔走间所作。此书有同治间刻本行世。
十卷。旧本题宋祝穆(详见《事文类聚》)撰。其书中只有地理一门,其体例与祝穆《方舆胜览》相近。然而卷首即为大兴府,似非祝穆所作。以下仅有江南诸路,而江北诸路全缺。目录后有陆续梓行之语,大约为元人未完之书
三集,三十八种,一百四十一卷。清国粹保存会编。清光绪年间,邓实与黄节等人编《国粹学报》,提倡旧学,尤重宋明遗老的著作。学报之外,刊古人遗著,有《国粹丛书》等数种。《国粹丛书》共出三集,所收多为宋明遗老
一卷。清徐石麒(详见《买花钱》)撰。本杂剧写妻妾争宠之事,实是一出闹剧,但用词多采俚俗之语,虽是韵文,几与口语无别。怒骂攻讦,颇肖泼妇,确是其语言上的一大特色。本书存于《垣庵词曲六种》本中。
四卷。清黄家杰撰。黄家杰,江西临川人。其书删去了邵子的横图,认为这是邵子之易,不是羲、文之易,而不免仍用先天之说。又认为来知德的卦错、卦综,胜于卦变,而不免仍用卦变之说。其自序称,“来易恐不近于举业”
十四卷。宋董楷撰。楷字正翁,号克斋,生卒年不详,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据《宋元学案》卷六五《木钟学案》载,其人为御史亨复之子,户部侍郎朴之弟。登天文祥榜进士。初为绩溪簿,直冤狱、赈饥馑、修城捍水,
八卷。明王世贞(1526-1590)撰。王世贞,字元美,自号凤洲,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明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其学问渊博,为明前七子之首,主持文坛二十年之久,主张文必西汉,诗
一卷。《蜀中草》一卷。明董应扬(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董应扬,字于廷,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官翰林院待诏。《黉中草》乃其司铎安徽铜陵时所作。《蜀中草》乃其蜀闱分校时所作。自序谓五载署铜,一朝聘蜀
清陆继辂(1772-1834)撰。陆继辂,字祁孙,一字修平,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嘉庆举人,官至贵溪知县。著有《崇百药斋文集》。陆继辂长于诗赋,李兆洛称其“温情多风,如其为人”。是集为陆继辂诗、词、文
一卷。明释景隆(生卒年不详)撰。释景隆,号空谷,吴(今江苏镇江)人。据此书原刊本聂大年序称,景隆戒行精专,经禅之余旁及医学。书中杂记丸散膏丹及效验单方,不加分类,随得随记。内容涉及内外各科杂证四十余种
一卷。清俞镜秋(1858-1899)撰。俞镜秋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同知俞子芗之女,陕藩李有棻之妻。此书有光绪三十一年(1905)石印巾箱本,书前有其女婿唐庚所作序言。有宋育仁为之题诗。共收诗二十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