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王延德使高昌记校注

王延德使高昌记校注

一卷。近代王国维撰。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留学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识渊博,对中国史料学、古文字,韵学、戏曲均有研究,参与《浙江续通志稿》编纂,撰有《浙江通志考异》。在甲骨文和金文研究方面卓有建树,在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此外在西北地理和蒙古史料研究方面也有重要贡献。1925年起任清华研究院教授,1927年投昆明湖自杀。其著作多达六十余种,有《观堂集林》、《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王国维先生遗书》等。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五月,诏遣供奉官王延德殿前承旨,白动西行使高昌,(今新疆吐鲁蕃东)。前后经历三年,至雍熙元年(984)四月始归京鲁师,叙其行程,《宋史·外国传》载之,但不及王明清《挥尘前录》详赡。此篇王国维《宋史》为主,以《挥尘前录》疏校于下方,又据李寿《续资治通鉴》宋琦疏,以释蕃语“打当”之义,甚明确,可称善本。因《挥尘前录》为通行丛书本,颇多误字,以汲古阁影印宋抄本正之,如“遗以财产”,汲古本“产”作“货”;“入尚衣锦绣”,汲古本“尚衣”为“衣尚”;“唐时浩敕”,汲古本“诰“作“诏”;“可为绵”,汲古本“”之后有“帛”字;“重者三斤”,汲古本“重”字前有“尾”字等诸处,文义俱较宋史为长,而是卷未校出。又有《挥尘前录》载王廷德自叙,《宋史》失载,也应补列卷首,以见王廷德述作的意旨。缘此书王国维校注《长春真人西游记》时所作,当时忽卢校录,故有此失。上虞罗氏印行时,与杜环《径行记》等同列,改名为《古行记四种》,此改从初名,故裁篇别出,仍以校注名书。

猜你喜欢

  • 通德遗书所见录十八种

    七十二卷。清孔广林(详见《孔氏说经五种》)辑。汉代经学,首推郑玄。玄学问渊博,博通群书。潜心经籍注释,兼采今古文,融会各家之说,为西汉传注家中最有权威者,世称“郑学”。所著《毛诗笺》、《周礼注》、《仪

  • 森林趣谈

    一卷。英国瑞思义(详见《科学趣谈》)、上虞许家惺同译。与瑞思义翻译的《科学趣谈》、《宇宙趣谈》相同,《森林趣谈》也是选译本,且以前二者为大纲而展开的细目研究,因此该书论述内容较为专业化,具有一定的学术

  • 礼统

    一卷。南朝梁贺述(事迹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此书以同声相谐,推论称名辨物之意。凡所训释,大多确有根据;然往往不能得其出处,虽属梁人之作,颇似汉人之书。如天有镇神珍三义,一本《春秋说题辞》,一本《鹖冠子

  • 宓子

    一卷。周宓不齐(前521-?)撰。不齐,字子贱,孔子学生,鲁国人,曾为单父(shànfǔ,春秋鲁邑,今山东省单县南)宰。《吕氏春秋·察贤》载:“宓子贱治单父,(宓子贱治理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每天在

  • 硕园诗稿

    三十卷。清王吴(1627-1679)撰。王昊字惟夏,别号硕园,琅邪(今山东胶南县)人。王世懋曾孙。弱冠即负盛名。后因奏销案废。一意读书,所撰《当恕斋偶笔》。时称博洽。康熙中召试鸿博,授内阁中书,诗与黄

  • 上海县志

    ①八卷。明郑洛书修,高企纂。嘉靖三年(1524)刻本。郑洛书,上海县知事。此志纂修距弘治《上海县志》仅二十年,久佚。清咸丰十年(1860),邑令刘邭膏始得嘉靖本,宝山蒋剑人为此志参校新志,作沿革官司选

  • 妙法莲华经疏

    一卷。宋代竺道生(355-434)撰。道生,一般称为生公。本姓魏,钜鹿(今河北省钜鹿县)人,寓居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自幼颖悟聪慧,依竺法汰出家为僧,随师姓竺。是我国晋宋间的义学高僧。他有过目能诵之

  • 关中金石记

    八卷。清毕沅撰。毕沅(1730-1797),字纕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洋镇(今太仓)人。乾隆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治学范围较广,由经史旁及小学、金石、地理。也能诗文。主要著作有《灵岩山人文集》

  • 儒门事亲

    十五卷。金张从正(约1156-1228)撰。麻知几等记补。一说为十四卷。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属河南兰考)人。南宋兴定年间(1217-1222)召补太医,不久辞去。于学术远取于《内经》、

  • 施南府志

    ①三十卷,首一卷,清王协梦修,罗德崑纂。王协梦,江西新建人,进士,官施南知府。罗德崑,字子峰,湖北兴国人,举人,官训导。按施南,汉时南郡,康宋时名施州,明置施州卫,清改为恩施县,后升施南府。乾隆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