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灵石县志

灵石县志

①四卷。清侯荣圭纂修。侯荣圭字东阳,河南济源县人,出身举人,康熙初年任灵石县知县。按灵石本介休地,隋开皇十八年,分介休西南建灵石县,唐宋以来,隶属不一,故沿革纷繁。其志创修,远不可稽。惟一修于明知县白夏,二修于万历二十九年知县路一麟。《灵石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全书四卷,分为:卷一地理:沿革、分野、形胜、山川,城池,堡寨,关寨,古迹,佳景,水利,建置:县治、巡检司、驿传、分司、公馆、社仓、武备、存恤、桥梁、市集、风俗、丘墓、仓场、牌坊、里社;卷二祠祀:庙坛、寺观,田赋:户口、田粮、站粮、课税、纲银、户盐、学田、银差、力差、食货;官师:知县、县丞、典史、驿丞、儒学、巡检;卷三人物:忠孝、节义;仕进:科目、岁荐、例贡、掾吏;卷四貤封、文艺。此编体裁简略,考核不精,无法称为定本。此志尚有乾隆间重印本。②十二卷。清王志融修,黄宪臣纂。王志融字幼海,陕西华县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举人,嘉庆十四年(1809)任灵石县知县。王志融掌灵石县后,恐文献湮没,乃延黄宪臣为主纂,博访旧闻,旁搜载籍,拾遗弥缺,黜伪订讹,补旧志未及者。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遂成此志。此编体例辞义均较康熙旧志精雅,尚能订正旧本舛讹。其可称之处有二,一是于增补之外,更旧志分类不当。如康熙旧志将武备附于建置门下,且略而不详。此编则将武备特立一门,首营伍,次邮政,分注合论,使后修志者,按籍稽考;二是旧志讹谬之处,此编考正甚多,如古迹中介子庙,旧志称之神林,此志则访其出处,而定介子庙。此书尚有光绪年间重印本。

猜你喜欢

  • 柏堂集前编

    十四卷。《次编》十三卷。《续编》二十二卷。《后编》二十二卷。《余编》八卷。《补存》三卷。《外编》十二卷。清方宗诚(1818-1888)撰。方宗诚,字存之,号柏堂,学者称“柏堂先生”,安徽桐城人。性颖敏

  • 易古文

    三卷。清李调元撰。调元字雨村,号墨庄,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官至潼商道。尝辑有《函海》一书,并著有诗集诗话等。此书凡三卷,据其自序云:“讲易之余,多集古本,互相考质,其有文字异同之处,随时笔

  • 屈子正音

    三卷。清方绩(生卒年不详)撰。方绩,字展仰,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此书道光本题“邓廷桢、方东树订补”(方东树,绩子)。卷首为邓廷桢序,次为自序,下为全书目录。全书三卷,上卷《离骚》、《九歌》,中卷《天

  • 六书索隐

    五卷。明杨慎(1488-1599)撰。杨慎生平著述见《奇字韵》。此书自序谓:“取《说文》所遗,汇萃成编。以古文籀书为主,若小篆则旧籍已著,予得而略。”然而其中所载古文籀书,实多略而未备。如首卷东韵“工

  • 先天易贯

    五卷。清刘元龙撰。刘元龙字凝焉,饶阳人。此编前有康熙五十一年(1712)自序,又有雍正元年(1723)补序。其书先成三卷,刊于江南,后来又续增二卷,所以有二个序。刘元龙自称经历三十年才成书。首卷以数言

  • 水浒后传

    四十回。明陈忱(约1590-1670)撰。陈忱字遐心,号雁宕山樵,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他一生穷困潦倒,但又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身历明代亡国之痛,不甘心做大清王朝的顺民,经常与顾炎武、

  • 望云集

    五卷。明郭奎撰。郭奎,字子章,安徽巢县人,生卒年不详,郭奎早从元余阙学,慷慨有志节。朱文正开大都督府于南昌,尝参其军事。后文正得罪,郭奎亦因诛。著有《望云集》,共五卷。此集所载具为郭奎之诗。四库全书总

  • 红豆山斋法帖

    十卷。清刘康辑。刘康字子寿,号黉麓山樵。其子刘鹤字雪樵编次。所收从唐至清三十余家。第一卷为唐玄宗与宋蔡襄。第二卷为元赵孟頫、赵雍、耶律楚材。第三卷为明李东阳、王稚登。第四卷为明董其昌。第五卷为董其昌、

  • 丹溪总录

    十二卷。不著撰人。此书无序跋,无总目,卷首有明善堂、安乐堂两方藏印。另,卷一外感门下有“万历丙戌孟”五字,当为抄书时间(下缺文)。以此可推断此书当为明人所作。书中每卷目录不全,有卷一外感门,卷二内伤门

  • 重校方言

    十三卷,附《补遗》一卷。清卢文弨校。卢文弨(1717-1796)字绍弓,一作召弓,号矶鱼,又号抱经、石鱼、粲斋,晚年号弓父,学者称抱经先生。原名嗣宗。浙江余姚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授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