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灵川县志

灵川县志

四卷,清郑采宣、陈虞昭修,崔达纂。郑采宣,字载九,号华封,山西沁水县人。康熙间举人,知县。陈虞昭,广西灵川县人,举人,知县。崔达,广西灵川县人,廪膳生员。宋元以前县无专纪,明三修县志,至乾隆间两经兵燹,旧典丧失,仅存抄写遗页,康熙六十一年(1722)郑采宣任知府,下车之始,披览县志,欲考通境形势,绘图无考,欲稽民僮居止,村落不载,欲查户口赋役多寡平陂,政事文章得失兴衰,种种失漏,渺无稽凭,故屡欲修葺。雍正三年(1725),广西巡抚李馥以纂修省志,行文各州县征辑旧志送缴,便委与陈虞昭、崔达共司其事。会集通县绅士商议,考其旧篇,访搜故旧,补残续缺,郑采宣亲自校正,历两月告成,付剞劂,时雍正三年(1725)事。《灵川县志》雍正三年刻本,全书四卷,为卷一舆图志,卷二沿革志、星野志、山川志、风土志、城池志、公署志、秩官志、名行志、祀典志、水利志、兵防志、乡饮志,卷三学校志、选举志、人物志、津梁志、古迹志、物产志、方言志、纪事志,卷四祥异志、艺文,共二十四类,分为宽、信、敏、公四卷。此志门目繁碎,全无义例,记载疏略,仅粗具梗概而已。其将户口、赋役、盐政入舆图志,较为不妥。全志经济类比重太少。

猜你喜欢

  • 续公羊墨守

    二卷。民国吴树荣(详见《续左氏膏肓》撰。该书目的在于尊崇《公羊传》,他认为,必使《公羊》之大义炳如日星,而后《春秋》笔削之微权昭回云汉;读《春秋》必通三世三统、黜杞故宋亲周王鲁之微言大义,而后始知圣人

  • 协纪辨方书

    三十六卷。清乾隆四年(1739)和硕庄亲王允禄(详见《谕行旗务奏议》)等奉敕撰。全书分为本原二卷、义例六卷、立成宜一卷、忌用事一卷、公规二卷、年表六卷、月表十二卷、日表一卷、利用二卷、附录一卷、辨伪一

  • 丹阳集

    二十四卷。宋葛胜仲(1072-1144)撰。葛胜仲,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调杭州司理参军。又试学官及词科皆第一,除兖州教授。入为太学正,累迁太常卿。此期间曾续欧阳欧所辑

  • 理学要旨

    无卷数。清代耿介撰。耿介见《中州道学编》条。此书辑宋儒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五人的部分著作为一集,每卷书前各自编列了小传,其中附有作者的观点。全书在周敦颐著作中摘录了《太极图说》、《通书》六章

  • 蓬莱县续志

    十四卷。清郑锡鸿、江瑞采修,王尔植等纂。郑锡鸿,光绪八年(1882)任蓬莱县知县。江瑞采字黼文,安徽歙县人,曾任蓬莱县知县。王尔植,邑人。光绪初年,登州知府贾瑚修纂府志,命所属各邑,重辑新志,以资采择

  • 易象阐微

    五卷。清萧寅显撰。萧寅显字仲虎,善化人。《湖南通志·人物志》称其少为文有奇气。治学深于易。此书即是他授徒讲易的讲稿。书中观点与他一向以宋儒为宗的易学思想不同,而是罗列汉以来诸家易说,融会群言,撷取精要

  • 素问吴注

    见《黄帝内经素问注》。

  • 魏文侯书

    一卷。周魏侯斯(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汉书。艺文志》载,儒家《魏文侯》六篇。文侯受经艺于子夏,彬彬儒者,齐家治国,颇多见道之言。《汉书·艺文志》中《乐家》篇叙“谓六国之君,魏文侯最好古。”刘向

  • 浚元

    六卷。张必刚撰。张必刚,见《奥衍新书》条。此书不见《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贩书偶记》时令类称“乾隆六年(1741)金陵怀德堂精刊”。

  • 诗经绎

    二卷。明邓元锡(生卒年不详)撰。邓元锡字汝极,号潜谷。南城(今河南孟县)人。为学渊源于王守仁而不尽宗其说,著有《五经绎》、《三礼编绎》、《函史》、《明书》、《潜学稿》等。该书不录《诗经》原文,只就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