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鹤堂墨薮
二卷。明周之士撰。周之士字士贵,自号四明居士。齐兴(今地址不详)人。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列周之士于书家传中。但传中只采瞿九思序此书之语,所以周之士生卒年与事迹仍不详。另外此书中称董其昌为恩师,可见其为董其昌弟子。书中上卷论字体源流及笔法大旨,力排唐人而宗于晋人。下卷评书家优劣。其所称明代能书诸家,俨然将自己之名列入其中。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
二卷。明周之士撰。周之士字士贵,自号四明居士。齐兴(今地址不详)人。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列周之士于书家传中。但传中只采瞿九思序此书之语,所以周之士生卒年与事迹仍不详。另外此书中称董其昌为恩师,可见其为董其昌弟子。书中上卷论字体源流及笔法大旨,力排唐人而宗于晋人。下卷评书家优劣。其所称明代能书诸家,俨然将自己之名列入其中。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
十二卷。史维堡撰。其生卒年不详。维堡字心传。金坛(今属江苏省)人。明代学者。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工部郎中。《尚书晚订》本名《尚书集览》,因维堡于晚年重加订正,故改“集览”为“晚订”。其书
二十卷。明于慎行(1545-1607)撰。于慎行,字可远,更字无垢,东阿(今属山东省)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谥文定。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著有《谷城山馆诗集》、《
十六卷。清邓性修,李焕章纂。邓性,江西南昌人,进士出身,康熙九年(1670)任临淄知县。李焕章字象先,号织斋,乐安(今山东广饶县)人,明末诸生,一生致力于诗词古文。著有《龙湾集》、《无学堂集》、《老树
五卷。旧本题为明归有光(1506-1571)编。归有光字照甫,又字开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长兴令,官至南京太仆寺卿。晚年以穷乡老儒与“后七子”相
二十七卷。清陈保真撰。保真字怀甫,龙阳(今湖南汉寿)人。生平事迹不详。其书博采众说,自诗序以下,《毛传》、《郑笺》、《王注》、《孔疏》、朱子《集传》诸书皆有采录,虽称赅博,但也略嫌驳杂。引成说标明出处
① 一卷。元董鼎撰。董鼎详见《尚书辑录纂注》条。朱熹作《孝经刊误》,只是厘定经传,删削字句,而没有加以训释。鼎于是因朱熹改本,为之诠解。凡改本圈记的字,一律予以芟除;改本辨正的语句,仍存于各章的后面。
①五卷。清朱显祖撰。朱显祖号雪鸿,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顺治三年(1646)副榜贡生。生卒年不详。除本书外,尚著有《琼花志》等著作。《希贤录》记录自周至明历代名儒言行,并各系以论断。体例仿照朱熹《伊洛
六卷。明伍袁萃(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伍袁萃,字圣起,吴县人,官至广东海北道按察司副使。史称伍袁萃所著《林居漫录》录于《弹园杂志》,内容多是贬斥当世公卿大夫,对于李三才、于玉立尤甚。今天看这部书,
十四卷。清黄任撰。黄任,字莘田,福建永福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官广东四会县知县。鼓山在福州府城东三十里。清僧善缘著灵源集。黄用中改为鼓山志。后谢在杭、徐兴公、僧元贤相继纂辑。黄任认为,旧志
八卷。清李允升撰。李允升字蔼蹊,山东文登(今山东文登)人。是书卷一至四为《论语》,卷五为《大学》,卷六为《中庸》,卷七至八为《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各有辛从益序,《孟子》有刘登桂序。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