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清江诗集

清江诗集

十卷。《文集》三十一卷。明贝琼(1314-1378)撰。贝琼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崇德(今浙江桐乡)人。元末领乡荐,随后退居殳山。明洪武三年(1370)征修《元史》,洪武六年(1373)以荐除国子监助教,洪武九年(1376)改中都国学助教,后辞归。其事迹附见《明史·宋讷传》。著有《清江贝先生文集》四十一卷。考程灰珫《声文会选》以贝阙、贝琼为二人。然陶宗仪《辍耕录》载妓女真真事云,嘉兴贝阙有诗。今贞贞曲载此集中,则琼一名阙审矣。《两浙名贤录》载《贝琼集》二十卷,明万历中所刻却只三卷。此本共有诗集十卷、文集分《海昌集》一卷、《云间集》七卷、《两峰集》三卷、《金陵集》十卷、《中都稿》九卷、《归田稿》一卷,仅有钞本流传。康熙四十六年(1707),浙江桐乡金檀购得,始为刊版。贝琼学诗于杨维桢,然其论文称“立言不在崭绝刻峭,而平衍为可观;不在荒唐险怪,而丰腴为可乐。”虽出于维桢之门,而学其所长,不学其所短,宗旨颇不相袭。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其诗“爽豁类汪广洋,整类似刘基,圆秀胜林鸿,清空近袁凯,风华亚高启,朗静过张羽,繁缛愈孙蕡,足以领袖一时。”此言尽管未免过誉。然其诗在温厚之中有自然高秀的韵致,亦为他人所不及。其文亦冲融和雅,有一唱三叹之音。史称宋濂为司业,建议立四学,并祀舜、禹、汤、文为先圣。琼作《释奠解》驳之,识者多是琼议。则其考证古礼,尤有依据。有汪如藻家藏本。

猜你喜欢

  • 五经钩沉

    ① 一卷。杨方(约公元317年前后在世)撰。王谟(详见辑《圣证论》条)辑。杨方字公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东晋诗人、经学家。事迹详见《晋书》本传。杨方著作有《五经钩沉》、《吴越春秋》及诗歌杂文,皆行

  • 莫愁湖志

    六卷。清马士图撰。马士图,字掬村,江苏江宁(今南京)人。莫愁湖在江宁省会石城门。因六朝刘宋时卢莫愁居此,故名。历代诗词,惟泛咏佳人莫愁而不及湖。至元人叶天民,有莫愁烟艇诗,而湖始著。相传明祖与中山王徐

  • 承晋斋积闲录

    一卷。清梁献著。梁献,生卒年不详。字闻山,号松斋,安徽亳州(今安徽毫县)人。梁献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举,官四川巴东知县。其书源于董其昌,与梁同书、梁国治有“三梁”之誉,与孔继涑有“南梁北孔”之

  • 乐会县志

    四卷。清程秉慥纂修。程秉慥,江南休宁(今安徽休宁)人,贡生,康熙二十六年(1687)任知县。康熙间,因修《大清一统志》,令各省、府、州、县修志,县令程秉慥奉命修志,与邑诸绅士商榷,以旧志为基础进行补新

  • 周易姚氏注

    一卷。辑佚书,吴姚信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姚信字德璠,吴兴人,官至吴太常卿(《七录》云字元直),其事不见于《三国志》。此书据《经典释文·叙录》为十卷,《七录》作十二卷。《隋书·经籍

  • 广胎息经

    二十二卷。无撰者名姓。但题宋人。然此书第二十一卷中引罗洪先、陈献章之语,似为明代作品。其书皆以养浩生问,丹庭真人答的形式贯穿始终。分《却病》、《延年》、《成真》、《了道》四部。论述吐纳之法,兼及容成之

  • 王谢世家

    三十卷。明韩昌箕撰。昌箕字仲弓,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成于天启二年(1622)。专门记载南朝时王氏、谢氏两大家族人物。各为之作传。书前冠以《谱系图》和《同名考》。其中王氏家族分四派

  • 旧唐书

    二百卷,刘昫等撰。刘昫,算不上是什么史学家,只因其在书成前一年作为监修宰相对全书定稿起过直接作用,书成后又领衔上奏,故题名“刘昫等撰”,沿袭至今。《旧唐书》的纂修,先后换过三任监修宰相。首任赵莹(88

  • 汪遗民诗

    一卷。明汪逸(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汪逸,字遗民,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是集诗一卷,皆与马时良、仲良兄弟倡和之作。首载《友声叙》一篇,为河南内黄司乃疆作。是称《友声》两卷,余得而展玩之,独抒如展

  • 春秋提纲

    十卷。旧题铁山先生陈则通撰。陈则通生平不详。此书分四门综论《春秋》大旨,所侵伐、朝聘、盟会、杂例。每门中又依类划分其事,称为“例。”如侵伐门下有王臣会伐、齐晋楚伐郑、晋楚争陈等十五例,每例之后则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