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壑吟稿
十一卷。明赵完璧(约1554前后在世)撰。赵完璧,字全卿,号云壑,晚号海壑,胶州(今属山东省)人,生卒年不详。由贡生官至巩昌府通判。著有《海壑吟稿》。是稿名为“吟稿”,盖因其诗多属缘事而发,随即吟咏而出之故。其虽时有清新之句,却并无所良规构置。此稿初由赵慎修于万历十年(1582年)刊刻行世。凡十一卷。其中诗五卷,文五卷,目录一卷。盖从唐人前例。并有顾尔行、王象坤批点。集前有王三锡序。是稿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十一卷。明赵完璧(约1554前后在世)撰。赵完璧,字全卿,号云壑,晚号海壑,胶州(今属山东省)人,生卒年不详。由贡生官至巩昌府通判。著有《海壑吟稿》。是稿名为“吟稿”,盖因其诗多属缘事而发,随即吟咏而出之故。其虽时有清新之句,却并无所良规构置。此稿初由赵慎修于万历十年(1582年)刊刻行世。凡十一卷。其中诗五卷,文五卷,目录一卷。盖从唐人前例。并有顾尔行、王象坤批点。集前有王三锡序。是稿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一卷。明末清初顾炎武(1613-1682)著,沈岱瞻(生卒年均不详)辑。沈岱瞻字瞻,淞南(今属江苏)人,约康熙时人。顾炎武死后,当时知识分子群体中以王猷定、顾有孝、陆圻、王锡阐、吴任臣、戴笠等21人为
一卷。清张锡恭撰。张锡恭字闻远,光绪年间举人,生卒年不详。与黄以周交游,精于三礼,光绪末年应征召为礼学馆纂修。著有《朝服郑氏学》、《丧礼郑氏学》两书。《礼学大义》一书勾勒礼经要义,时有独得之见:“建邦
不分卷。明章潢(1506-1588)撰。潢字本清,南昌人。万历三十三年(1605)被荐授予顺天府学训导,因年已七十九岁而未能赴任,但仍享官俸,八十二岁时终于家。事迹附载《明史·儒林传》邓元锡传末。该书
四卷。明丰越人(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丰越人,字正元,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尝自号天放野人,故《千顷堂书目》作《天放野人集》,所载卷数与此本相合。恐为一书而异名。后有其子建跋,称其遭逢骨肉之难,故
八卷,清潘耒撰。潘耒(1646-1708)字次耕,号稼堂,晚年自号止止居士,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康熙十七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在翰林院五年,因耿直见忌,遂归里不
十卷。见《刘子》。
四卷。清程秉慥纂修。程秉慥,江南休宁(今安徽休宁)人,贡生,康熙二十六年(1687)任知县。康熙间,因修《大清一统志》,令各省、府、州、县修志,县令程秉慥奉命修志,与邑诸绅士商榷,以旧志为基础进行补新
①十卷。清罗为赓纂修。罗为赓,康熙年间任孝丰县知县。孝丰自明宏治间始设县,天目峙其南,苕水在其北,为浙西佳处。明代有志,至清久已散失。此志为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卷一方舆志,子目八。卷二建置志,
二卷。英国稻惟德(生卒年不详)译。书刻于光绪十年(1885)。共有图八幅,图附以说,八幅图为全体骨骼图、全体骨节并筋部图、全体诸肌图、全部脉管图、全体回管图、养生路并吸管图、全体脑筋图、觉悟诸其图。其
清张安絃(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张安絃,字琴父,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是稿存无卷数,有人评论称其文以才气胜,而喜于修饰;其诗音节疏放,辞语尚欠锤炼。故而无传世名篇。有清抄本。《四库全书总目》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