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浯溪集

浯溪集

二卷。明黄焯撰。黄焯,字子昭,南平人。正德进士。先官永州知府,后改任湖广参政。浯溪旧有元颜书院,黄焯扩而建之,以便游观者。其雇石中诸刻,谓不可以不传。乃命邑生集,重新刊行,即此书。《浯溪集》明嘉靖刻本,共两卷。首为图一。次为浯溪小志,叙溪、亭、台、堂、桥、宅、坊、院、祠、寺、镜石诸胜。再次纪浯溪十景。以集名者,盖取述而不作之义。浯溪僻在湘水之涯。得次山之品题而卜居之始名于世。复有中兴之颂,鲁公磨崖之书,遂成胜迹。由唐以来,名公钜卿,山人墨客,游踪所寄,歌咏所遗,曷可胜纪。其时尚无专集,黄氏斯作,实为首创,其功不可没。然其与后来清代王士正之《浯溪考》、宋溶之《浯溪新志》相比,则略显粗糙矣。而此本下卷又全部阙佚,尤显欠缺。

猜你喜欢

  • 吴季野遗集

    一卷。清吴垌(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吴垌字季野。宣城(安徽芜湖)人。生卒年均不详。其此集为其遗文集,乃后人编定。王士祯《居易录》称他“文学战国短长及管、韩、荀卿子作言准确以拟权书。其《正学》、《观

  • 颐山诗稿

    十卷。明吴仕撰。吴仕字克学,号颐山,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此编共诗三卷,文七卷,皆意境平淡,不耐回寻。有黄登贤家藏本。

  • 导江三议

    一卷。清王柏心撰。王柏心(1798-1873),字子寿。湖北监利人,道光进士,授刑部主事,旋辞官归里。博涉经史,肆力诗古文辞,林则徐以“国士”许之。曾为张亮基、胡林翼等筹划军务、政务,屡出奇计,深为嘉

  • 子渊诗集

    六卷。元张仲深撰。集散见于《永乐大典》中,未署名。《文渊阁书目》载其集,亦不著撰者姓氏。据考为张仲深撰。仲深字子渊。生卒年不详。庆元(今属浙江)人。集久不传。《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辑出。分体缀辑

  • 启札青钱

    十八卷。不著撰者姓名。所载手书正式。一曰具礼、二曰称呼、三曰叙别、四曰瞻仰、五曰即日、六曰时令、七曰伏惟、八曰燕居、九曰神相、十曰尊候、十一曰托庇、十二曰入事、十三曰未见、十四曰祝颂、十五曰不宜。亦近

  • 逢辰记

    一卷。作者不详。记载宋大臣吕颐浩事。《四库提要》考其当为颐浩后人所作。有《永乐大典》本、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孔继涵家抄本(现藏北京图书馆)。

  • 唐诗近体集韵

    三十卷。明施重光编。施重光字庆征,生卒年及里贯未详。是集以唐人近体诗分上、下、平三十韵编次。按上下平声分三十部,乃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所并,与唐韵不同。唐人私相歌咏者,又与官韵不同。如东、冬二部,

  • 秋塍文抄

    十二卷。《三州诗抄》四卷。清鲁曾煜(约1736年前后在世)撰。鲁曾煜,字启人,号秋塍。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改庶吉士未受职,乞养亲归故里。教授生徒,终于家。本集收文一百二

  • 孝经集传

    四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黄道周事迹详见《易象正》条。该书作于道周受廷杖下狱之时,盖起草于崇祯十一年(1638),完成于十六年(1643)。该书宗旨在于阐明《孝经》五大义:“本性立教,因

  • 孟亭编年诗

    不分卷。清王箴与(1693-1758)撰。王箴与,宝应(今江苏宝应)人。康熙五十一(1712)年进士。雍正十三(1735)年官卫辉,以官事下狱,旋释还。王箴与还著有《木清阁文稿》,《诗意存》,《春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