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汪刻隶释

汪刻隶释

二十七卷。宋洪适(1117-1184)撰。清汪日秀校刊。洪适(kuò)字景伯,晚年号盘洲老人,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绍兴十二年(1142)中博学鸿词科,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谥文惠。好收藏金石拓本,著有《隶释》、《隶续》、《隶纂》、《隶韵》等书。今《隶纂》已佚,《隶韵》已有缺失。参见经部《隶释》、《隶续》。日秀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其生平未详。是本《四库全书》未录。《四库全书》所录洪适《隶释》系万历十六年(1588)王鹭刻本。是本系据昆山徐乾学传是楼所藏抄本,并从《隶韵》、《字原》诸书校订付刊。其中汉碑十九卷,《水经注碑目》一卷,欧阳修《集古录》二卷,欧阳棐《集古录》一卷,赵明诚《金石录》三卷,《天下碑录》一卷,与明刻本卷数卷第均无不同。不同的是,于《冯绲碑》补三十字,《孙叔敖碑》补三十八字,《武梁祠堂记》补十二字,《四老神坐神祚机》增入“绮里季”一行;再有明刻本《武梁碑》脱去碑文,只存其末数语及铭文,而以《武班碑》文阑入;《魏公卿上尊号奏》及《受禅表》二碑前后错简,均一一为之厘定。汪刻之于明刻,不仅如上所述补其遗漏,订其舛讹,而且于其偏旁点画,尤多校正。惟以《隶韵》、《字原》证之,偏旁点画间尚有讹误。黄丕烈因之撰《刊误》一卷,足以订正汪刻之失。此本刻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

二十七卷。《隶释》为宋洪适编撰,前已著录。明万历十六年(1588)王鹭刻本,已收入《四库全书》中,而本书未录。此书为清汪日秀校刊。汪日秀,浙江钱塘人。此本刻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他根据崑山徐氏“传是楼”所藏抄本,并以《汉隶字原》等书,对照参考,订正后付印。其中有汉碑十九卷、《水经注碑目一卷、欧阳修《集古录》二卷、欧阳棐《集古录目》一卷、赵明诚《金石录》三卷、天下碑录一卷、共二十七卷。在卷数上,与明王鹭刻本虽无不同,但在内容上有所增订,如冯绲碑补录三十字,孙叔敖碑补三十八字,武梁祠堂记补十二字。另者,魏公卿上尊号奏和受禅表二碑,前后互相错简,汪刻本则一一为之订正。至于偏旁点画,校正尤多。洪适所著《隶释》、《隶续》曾合编为一书,共五十卷,但久已不传。传世者,《隶释》仅明王鹭刻本与汪刻本。但此书也有一些讹误,黄丕烈曾摘记若干条,撰为刊误,足以订正此书之失。传本有“士礼居黄氏丛书”、“丛书集成”本。

猜你喜欢

  • 学蔀通辨

    十二卷。明陈建(1497-1567)撰。陈建字廷肇,号清澜,东莞(今属广东)人。自幼纯心笃学。嘉靖七年(1528),中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中会试副榜,授侯官县教谕。后任江西临江府学教授。四十

  • 剑策

    二十七卷。明代钱希言撰。钱希言,字简栖,生卒年不详,吴县(今江苏吴县)人。钱氏博览好学,知识渊博,恃才负气,十分傲慢,不肯屈居人下,人们一听说他来到,争相躲避之,结果穷困潦倒而死。其著作除《剑策》外,

  • 二徐说文同异附考

    不足卷。清董诏撰。参见《说文测议》。此编见于《说文测议》第七卷。二徐之异,不下千事,而董氏所考仅二十一字,实乃挂一漏万,无足轻重。

  • 桃冈日录

    一卷。明蒋信(1483-1559)撰。蒋信字乡实,号道林,世称正学先生,常德(今属湖南)人。嘉靖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四川佥事、贵州提学副使等职。建正学、文明书院。后以病告归,筑舍讲学,从学

  • 古今图书集成

    原名《古今图书汇编》,一万卷。清陈梦雷(1651~1741)原编。清蒋廷锡(1669~1723)等奉敕校勘重编。陈梦雷字则震,一字省斋,晚年号松鹤老人。福建闽侯人。康熙年间进士,受编修。为康熙第三子诚

  • 长阳县志

    ①不分卷,清田恩远修,石高嵩等纂。田恩远,字岂山,山西人,官长阳知县。石高嵩,本县人,生员。康熙十二年(1763)田恩远莅任,奉檄修志,适兵火之余,仅拾诸余烬,所谓余烬,当时自有明志残本,然序中未详叙

  • 西圃集

    二十四卷。清潘遵祁(生卒不详)撰。潘遵祁,江苏吴县人。曾以高科进士,例授翰林,不数月遽引疾归里,不复出任,居乡讲学,淡泊名利。其精于谱谍之学,文章尚平实。是集中书启、规则诸体实是公文,其余多为序,跋,

  • 经义管见

    一卷。清饶一辛撰。饶一辛字冶人,南城人。此书成于雍正三年(1726)。共有七个图说,周易统天旋卦赋一,说卦传论一,纳音五行论一,古今本得失论一。对于周子太极图、邵子先天图多有攻击驳斥,而饶一辛自己造的

  • 太仓州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末王祖畲、钱溯耆等纂修,王祖畲续纂。王祖畲(1842-1918),字岁三,号紫翔,清镇洋县(今属太仓县)人。光绪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河南汤阴知县。返里后历主本县及宿迁、

  • 蓉渡词

    三卷。清董以宁(1629-1670)撰。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江苏武进人。明末诸生。能诗文,尤工于词少与陈维崧、邹祗谟、黄永齐名,有“毗陵四子”之称。但其他三人皆走科举仕进之路,独以宁以诸生终老。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