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武洞冥记

汉武洞冥记

四卷。旧题后汉郭宪撰,生卒年不详。郭宪字子横,汉汝南宋(今河南商丘)人,东汉初文学家。郭宪少时以东海王仲子为师,后王莽篡位,召他为郎中,赐以衣服,他把衣服烧了,遂逃往东海之滨。光武即位,召为博士,官至光禄勋。郭宪为人刚正敢言,并以直谏忤光武帝,时有“关有觥觥郭子横”的称号,后以病辞退,卒于家。《洞冥记》所记皆神仙道术及远方怪异之事,内容荒诞不经,文字与称为东方朔著的《神异经》相类,书中所记羲和、三足鸟、青龙衔烛等神话材料,也有一定价值。《洞冥记》称郭宪作,开始于《旧唐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只有“郭氏”,无名。“六朝人虚造神仙家言,每好称郭氏,殆以影射郭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此书辞采缛艳,迥异东汉文字,未必是郭宪所撰,疑是六朝人伪托。《隋书·经籍志》载此书只有一卷,《旧唐书·经籍志》始作四卷,《文献通考》又有《拾遗》一卷。关于《洞冥记》的得名,《郡斋读书志》引郭宪自序云:“汉武明俊特异之王,东方朔因滑稽浮诞以匡谏,洞心于道教,使冥迹之奥,昭然显著。今籍旧史之所不载者,聊以闻见,撰《洞冥记》四卷,成一家之书。”有《古今逸史》本、《汉魏丛书》本、《四库全书》本、《龙威秘书》本、《子书百家》本、《说库本》、《宝颜堂秘笈》本、《说郛》本、《五朝小说》本等。

猜你喜欢

  • 庄子平议

    三卷。清俞樾(详见《易贯》)撰。此书是俞樾《诸子平议》第七种。前人研究《庄子》,认为不明音训不足以究其旨,所以清代学者都非常重视音训。俞樾作《庄子平议》,所言声训,也不外于此。其训《德充符》中之“淑诡

  • 孔方兄

    一卷。清叶承宗(生卒年不详)撰。叶承宗字奕绳,山东历城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曾任临川县尹,死于难中。著有《泺函》,其第十卷收杂剧《孔方兄》、《贾阆仙》、《十三娘笑掷神奸首》、《狗咬吕洞宾》等四

  • 三事溯真

    一卷。明李豫亨(详见《推篷寤语》条)撰。李豫亨于卷首言:“有生所必资者有三事:寒欲衣,饥欲食,蔽风雨欲居,此通古今无贵贱一也。上古崇质任朴,民生易足,及其后古意寝亡。情动于欲,而泰侈生焉。于是始舍其本

  • 蒋道林文粹

    九卷。明蒋信(1483-1559)撰。将信生平见《道林诸集》辞目。是集为其门人姚学闵所编。其文不事华藻,惟直抒胸臆,期于明畅而止。信尝从王守仁于龙场驿,后又从湛若水游,所重惟在于讲学。该集为四库全书本

  • 儒林宗派

    十六卷。清万斯同(详见《庙制图考》)撰。本书记孔子以下迄于明末儒家各派授受源流,各以时代为序,其上无师承后无弟子者,则列入附录。所列仅及人名、字号、师承与弟子,间有籍贯,而无事迹。自朱熹《伊洛渊源录》

  • 春王正月考

    二卷。张以宁(1301-1370)撰。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今属福建)人,元末著名经学家。泰定年间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学士。以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明灭元,复授侍读学士。史称元故官来京者,危

  • 台湾纪事本末

    三十卷,即《台湾外纪》三十卷。

  • 救文格论

    一卷。清顾炎武(1613-1682)著。顾炎武原名继绅,更名绛,字忠靖。弘光时改名炎武,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圭年等,世称“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曾参与“复社”及反清活动。工诗文,于国家典制

  • 诚斋牡丹百咏

    一卷。《梅花百咏》一卷。《玉堂春百咏》一卷。明朱有燉(1379-1439)撰。有燉为明代戏曲、诗文作家。号诚斋。周定王长子,太祖孙。洪熙元年袭封为周宪王。生平事迹见《诚斋录》文。《牡丹百咏》有宣德五年

  • 春秋左氏传传注例略

    一卷。刘师培(1884-1919)撰。刘师培字申叔,号左庵,江苏仪征人,近代著名学者。他是清代著名经学家刘文淇的曾孙,其家四代都以《左传》名家。1903年在上海晤见章炳麟,赞成“光复”,改名光汉,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