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永宁州志

永宁州志

清胡朝宾修,高首标纂。胡朝宾,河北钜鹿县人,出身贡士,顺治九年(1652)任永宁州知州。其志在明朝时毁于兵火,不可考究。胡朝宾掌永宁州时,举修志之事,叹旧志无存,虽搜罗散佚,仅得四十五篇。其在书前序中言:“余于簿书之暇,延访长老,博采旧闻,残篇断简,获煨馀之半焉。因得览曩时户口之审,田赋之隆,与夫选举之联映,忠孝贤达之接踵,尝废卷叹曰,此固曩时之盛也。今不可复见已。遂采辑旧闻,增益时事,无征不录,无隐不搜。”于顺治十三年(1656),终成《永宁州志》。全书不分卷,分八纲,为:方舆志:图考、沿革、疆域、山川、形胜、风俗、方产、古迹、陵墓;建置志:城池、坛壝、学校、社学、庙宇、公置、恤典、坊表、街巷、都里、河堤、墩堡、市镇、堡寨、桥梁、铺递、寺观;食货志:户口、田赋、均徭、税课;秩官志:州守佐、名宦、学正训;选举志:甲科、乡科、恩岁贡、恩荫、例贡、武科;人物志:乡贤、孝义、贞烈;艺文志:诗记;杂述志。该志长处,即永宁文献得以流传。然疏略遗漏之处甚多。②八卷。清谢汝霖纂修。谢汝霖字用弼,福建长乐县人,出身举人,曾任陕西延川县知县,廉能卓异。康熙四十年(1701)任永宁州知州。上任未及半载,兴利涤弊,吏服民安,堪称名宦。《永宁州志》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此编上距旧志一百余年,文献佚亡零落,未足依据,实为不易。书中疏略遗漏之处,在所难免。如职官志中,北周的虞庆则,唐朝舒王李元名,皆有功德于民,而此志均不载。相其可称之处有二,一是沿革目,旧志全佚,此志则从正史中,一一考出,列表以明之;二是兵防一目,旧志只字不载,此编就康熙兵防情况,详为补列,虽旧日制度不可得而考,而当时实情亦可得而明。此志尚有嘉庆、同治间增补重印本流传于世。③三十二卷。清姚启瑞修,方渊如纂。姚启瑞字缦云,安徽桐城县人,出身监生,光绪五年(1879)由浑源知州调署永宁州事。《永宁州志》光绪七年(1881)刻本。此编上距旧志一百六十余年,尚能博搜广访。翻译旧志、详审考证外,凡旧志缺略者,皆取乾隆本《汾州府志》以补录,参取成书。其核审当,考证博洽,可供阅读。

十六卷,清李重发修,高日华、联丰增修,刘汉镇增纂。李重发,云南鹤庆州人,进士,道光五年(1825)任知州。高日华,号蔚青,云南昆明人,进士,光绪八年(1882)任知州,倡修州志未成,移置柳城,不及一月卒于任。联丰,号裕斋,正白旗人,光绪九年(1883)任知州。刘汉镇字静珊,永宁州(今广西永福)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考永宁,明洪武间改名古田县。弘治五年(1492)壮族首领率农民起义,正德间壮族韦银豹起兵,占领古田县城,转战十余州县,屡败官兵,给明朝极大打击。隆庆初年,明朝调集大批官兵,镇压了历时五十三年之久的农民起义,以后平定之功,改古田县为永宁州。民国二年(1913)改为永宁县,三年(1914)改称古化县,二十年(1931)改名百寿县,1952年撤销并入永福县。州志创始于嘉庆间刘登瀛,道光五年李重发任永宁知州,复修州志,据明崇祯间州守马光的钞本《纪略》,参与旧志和《通志》,删繁补缺,考订详明,志成于道光六年(1826)。光绪九年,知州联丰集州中人士,摭拾旧闻,仍前牧李重发创修之旧,补续成编,悉依原本录之,新增处下注“新增”二字。历一年多,于光绪十一年(1885)刊刻成书。《永宁州志》全志共十六卷。卷首联丰序、李重发原序、刘登瀛草序,卷一新旧凡例、图纪、增训典,卷二至卷三舆地志,卷四至卷六建置志,卷七田赋志,卷八至卷十职官志,卷十一兵防志,卷十二选举志,卷十三人物志,卷十四至卷十六艺文志。此志艺文志中载殷正茂《平定古田记》、张翀《平古田大功碑》、林廷机《讨平古田记》、唐执中《古田升州记》等,是研究明代广西壮族农民起义及少数民族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有民国间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古画品录

    一卷,又称《古今画品》。南朝齐之谢赫(?-532)撰。姚最《续画品录》称谢赫工画人物,“不俟对看”,只需“一览”,便归室操笔,却能“目想毫发,皆无遗失”,在当时很被推崇和仿效。谢赫有《安期先生图》、《

  • 捧月楼绮语

    八卷。清袁通(生卒年不详,当为乾、嘉间人)撰。袁通字兰村,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袁枚之子。工填词,辑有《饮水词抄》,著有《捧月楼词》。袁枚以诗古文,雄踞一代,独生平未尝为词。袁通甚好填词,故以其余力,

  • 钟律纬

    一卷。辑佚书,梁武帝撰。此系专言钟律之书。此书由清马国瀚于《隋书·律历志》中辑出。《隋书·律历志》作六卷,唐志不载,概唐时已亡佚。梁朝初年沿因晋宋及齐,无所改制。后武帝萧衍作《钟律纬》,论前代之得失。

  • 唐宋元名表

    四卷。明胡松(生卒年不详)编。胡松字汝茂。滁州(安徽)人。约嘉靖二十二年(1543)前后在世。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知东平州,迁山西提学副使,累官吏部尚书。《明史》胡松本传载,胡松曾辑古名臣奏章

  • 孝经正文

    一卷,内传一卷。外传 三卷。清李之素(生卒年不详)撰。李之素,字定庵,麻城(今属湖北)人。事迹不详。该书成于康熙十五年(1676)。以朱熹《古文孝经刊误》为本。首为正文一卷,经文每章之后,缀以注释数语

  • 楼山诗集

    六卷。清王恕撰,王恕字中安,四川安居(今四川遂宁)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人评其诗蕴之醇、扬之清,此书前有黄之隽,沈大成序,共收诗三百四十首,是书有光绪二十年京师刻

  • 崔氏政论

    一卷。汉崔寔(?-约170)撰。崔寔,字子真,又名台,又字元始,涿郡安平(在今河北安平县)人。官拜尚书之职。《隋志》著录崔寔《正论》五卷,《旧唐志》作《政论》五卷。《正论》、《政论》不过是同书异名而已

  • 邃谷集

    十二卷。明戴冠撰。戴冠生平及事迹见《礼记集说辨疑》条。此书为明代诗文别集,共十二卷;前有任仲干序,末有张鲁后识。并有明抄本传世,款式、卷帙与嘉靖刻本相似,从嘉靖刻本著录。《四库全书》馆臣评其集说:“冠

  • 闻钟集

    无卷数。清劳大与(生卒年不详)撰。劳大与字宜斋,浙江石门人。顺治举人,官至永嘉教谕。著有《瓯江逸志》一卷。《闻钟集》是载辑前人格言懿行,分五集,每集前有自序,后附有子作的跋。书末附《儒门功过格》、《尝

  • 游宦余谈

    一卷。明朱孟震(详见《河上楮谈》条)撰。书首自序中称“生平宦辙,殆偏九州,因摭耳目所及,撰成此书”。初本分五卷,以后才并为一卷,内容多录琐事,书末附有《西南夷风土记》二十六条,颇为详明。但朱孟震在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