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评注

楚辞评注

十卷。清王萌(生卒年事迹不详)撰。王萌,字逊直,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诸生。《楚辞评注》卷首有王萌自序,目录,并附《后记》。《后记》说到各篇作者和此书弃取篇目标准等问题。此书由王萌评注,其侄王远(字带存)考音。扉页左右还署曰:“高安朱可亭(名朱轼)、竟陵王逊直两先生注订。”各篇的校订人分别如下:《离骚》、《九歌》朱轼,《天问》胡克宽(字检庵),《九章》族子五介修,《远游》朱琦,《招魂》唐建中,《卜居》王元墀,《九辩》、《大招》谭一豫,《惜誓》高宗濂,《渔父》未署名,其校订者当为同卷之《卜居》;《吊屈原赋》、《鵩鸟赋》、《招隐士》三篇亦未署名,其校订者当从《惜誓》。王远除考音外,对字义、文义时加按语,以“远按”标之;朱、胡等亦有按语,分别冠以“可亭曰”、“检庵曰”。其中王远、朱轼按语较多。正文十卷:卷一《离骚》,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卷六《招魂》,卷七《卜居》,《渔父》,卷八《九辩》,卷九《大招》,卷十《惜誓》、《吊屈原赋》、《鵩鸟赋》、《招隐士》。此书特点:一、善于阐发《楚辞》文义。如《离骚》“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句,王逸注“言宓妃体好清洁……遁世隐居,而不肯仕也。”显然违背诗旨。王萌则曰:“正见宓妃遨游自恣之意”,联系下文,可知王萌解是切合文义的。再如《离骚》“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故乡”句。王远按曰:“此承上娱乐,言己方驰神高远,上登于天,忽然俯临下土,旁睨故乡,又不觉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如苦人得喜梦,乍然惊醒,呜咽不胜。”不但串通了文义,而且道出诗句弦外之音。二、对九歌等篇短作品用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加以诠释,多有可取之处。如《九歌》首篇《东皇太一》,共十五句,将其分为三段,王远分别按语:“此言佩饰之盛”,“此言祭品之洁”,“此言歌舞之备”,仅十八字,将全诗大意准确概括出来。三、善于以《楚辞》证《楚辞》,即所谓互证法。如对《离骚》“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王萌在诠释文义,赞扬屈原文字表达的精巧之后云:“《远游》及《九辩》末章,皆如此命意”,这样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四、通过按语,精当地点评《楚辞》的艺术技巧。如对《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至“岂余心之可惩”二十四句(分为六章),朱轼曰:“此六章于山穷水尽处,忽设悔之一想,志益坚,情益深,文字益畅。”颇能揭示此段文义婉转,文势跌宕的特点,真乃点睛之笔。当然,此书也有误说,如《离骚》求女一段,释为“求贤人与之共事君者”,大抵不误,但将求宓妃解为求三皇之佐,求佚女为求帝之佐,求二姚为求王之佐的说法,则过于穿凿。《涉江》“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此四句诗本写放逐生活险恶的自然环境,进而比喻社会环境之险恶,未为不可,但王萌却说:“此言其所至之地之苦景,亦以喻谗人蔽君之象也。”便有违诗旨。主要版本:康熙十六年(1677)刊本,日本西村硕园藏。康熙刊本,北京图书馆藏。乾隆二年(1737)鲈香居士刊本。乾隆三十五年(1770)刻本,北京、湖南、湖北秭归图书馆藏。乾隆四十四(1779)三和堂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谯子法训

    一卷。晋谯撰(见《论语注》条)《隋书·经籍志》儒家,《法训》八卷。《唐书·艺文志》、《意林》均谓八卷。失传。马国翰汇采为一卷。黄以周曾补辑之,其书未见。周之人品不高,然史称其诵读《坟典》,欣然以忘寝食

  • 南山文剩

    三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南山文剩》一书今所见的是由徐显瑞所辑,是从全唐文中录出二十七篇,更据正续藏经增补文十篇、诗三篇而编为三卷。文中有二论,四启、一文、一仪、二

  • 计然万物录

    一卷。周计然(生卒年不详)撰。计然,辛氏,又名计研,计倪,字文子,葵丘濮上(在今河南兰考县,民权县境内)人。计然博学多才,尤善计算。《计然万物录》是一本专门记载物产的著作。《计然万物录》为后人所辑,该

  • 海涯集

    十卷。明顾磐(约1526年前后在世)撰。顾磐,字子安,南直隶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正德八年(1513)举人。著有《海涯集》。是集凡十卷,诗四卷,文六卷。而以诗余附于诗后。其集诸文大致以流利为主,不为诘

  • 黄县志

    ①八卷。清李蕃修,范廷凤纂。李蕃字锡征,号懒庵,四川通江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康熙九年(1670)任黄县知县。著有《雪鸿堂文集》。黄县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此志为三修。李蕃莅

  • 周礼客难

    八卷。清龚元玠(1703-?)撰。元玠字鸣玉,江西南昌县(今属江西)人。另有《十经客难》等书,已著录。此书书前有元玠自序,书凡八卷,卷一为天官,自“九赋”至《掌御》“叙于王之燕寝”;卷二为地官上,自“

  • 大元海运纪

    二卷。元时无撰人名氏。后为黄陂陈毅,从杭州丁氏秘抄本中录出。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也未著录。是书本为《经世大典》中“海运”一门中的内容,但《经世大典》一书久已亡佚,仅散见于《永乐大典》中。胡香农从《永

  • 谰言

    一卷。周孔穿(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穿字子高,孔子六世孙。曾和公孙龙会见于赵平原君家,与龙争辩坚白异同之论(见《孔丛子·公孙龙》)。《汉书·艺文志》儒家《谰言》十篇,《注》不知作者。颜师古曰:“

  • 寻乐编

    一卷。明毛元淳(生卒年不详)撰。毛元淳,字还朴,一字婴中,松阳(今浙江省遂昌县)人。崇祯六年(1633)贡生。此书是毛元淳所撰之语录。自序中说:“慕周茂叔寻孔、颜乐处,遇会心辄便记录,故以寻乐名编。”

  • 阙子

    一卷。周阙子(生卒年不详)撰。关于《阙子》的撰者名字、里爵已不可考。清人马国翰认为其六国时人。应劭《风俗通义》曰:“阙,姓也,承阙党童子之后。有阙子著书。”《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阙子》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