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梁书

梁书

五十六卷。姚思廉(557-637)、姚察(533-606)撰。姚思廉,唐初史学家,字简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姚察是姚思廉的父亲,字伯审。在陈任吏部尚书,在隋做秘书丞,撰梁、陈二史,未成而卒。姚思廉少年跟父学汉史。在隋为代王侑诗侍读,在唐朝任著作郎、秦王文学馆学士,官至散骑常侍。他根据家传的史稿,兼采他书而撰成《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他奉命修史,根据其父旧稿补充整理经七年而成。当时魏征任梁、陈、齐、周、隋五史的监修官,故《敬帝纪》后有他撰的论赞。《梁书》保存了很多原始的史料,如范镇、阮孝绪、陶弘景传,保存了很多当时思想、文化、目录、医学方面的史料。但全书无表、志,与所撰《陈书》相同。《梁书》记事从公元502年梁朝建立开始,到公元557年梁朝灭亡为止,共计五十六年历史。包括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梁朝是南朝学术文化最繁荣的一个时期,四个皇帝中,三个都是有学问,并有著作的。武帝萧衍精通道佛儒三家的学说,著述有二百多卷;简文帝萧纲著有《礼大义》等书四百多卷;元帝萧绎,也著书四百多卷。《梁书》的五十“列传”篇章安排大致与《南齐书》相同。如第一篇是《皇后传》,第二篇是记早逝的太子。《梁书》类传中新增了一个《止足传》,内容与《良吏》类似,类传中有《儒林传》,又有《文学传》,这是不同于《南齐书》之处。《儒林传》中记载了范缜的《神灭论》,《文学传》有著《文心雕龙》的刘勰传,又有《宋书》的作者沈约传,《南齐书》的作者萧子显传。《梁书》在南朝各史中,是编写较好的一部史书。在行文上,仿效司马迁、班固散文叙事,而不同骈文。缺点是语言隐讳,不够畅达。中华书局1973年出版的点校本最为通行。

猜你喜欢

  • 论语释疑

    一卷。魏王弼(226-249)撰。清马国翰辑。弼字辅嗣,山阳(今河南焦作)人,魏著名思想家。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隋书·经籍志》有《论语释疑》三卷。马从皇侃《论语注

  • 孔文谷诗集

    十四卷。明孔天胤撰。孔天胤字汝锡,号文谷,又号管涔山人,汾州(山西汾阳)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第二,授编修,以藩戚、外补陕西提学佥事,官至浙江布政使。著有《文谷集》。是集为同安洪

  • 白石野稿

    十七卷。明林魁(约1517前后在世)撰。林魁,字廷元,号白石山人,龙溪(今福建龙溪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历户部郎中,官至云南兵备副使。著有《白石野稿》。是稿凡十七卷。其中赋

  • 翠微山房自订年谱

    一卷。清曹锡龄(详见《汾阳曹氏志传合刻》)自述。此谱作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时谱主六十八岁,止于十七年(1812年)。谱主曾学于朱筠、纪昀、钱大昕等著名学者,而与翁方纲、邵晋涵、洪亮吉等人为友。

  • 海云堂文钞

    二卷。清严学淦(生卒年未详)撰。严学淦,约嘉庆道光前后在世。籍里仕履见《海云堂诗钞》条。严学淦以贵公子,从其父士熔于四川。集中纪事之作,足证当时轶闻。其四川松藩镇总兵马良柱传、札克塔尔神道碑,及其父筠

  • 四禘通释

    三卷。崔适撰。崔适名怀瑾,字觯甫,归安人,诂经精舍学生,生卒年未详。著有《春秋复始》、《史记探原》等书。“禘”的含义历史上历来不清楚,生于东汉末年的郑玄也不能尽知其义。因此所论禘、祫,都不合古代经义。

  • 酆都县志

    四卷首一卷,清蒋履泰纂修。蒋履泰,曾任都县知县。酆都县志创修于明弘治间,主笔者为邑人杨孟瑛,再修于清康熙间,主修者为邑令王廷献,编纂者为邑举人林坚本。嘉庆中邑令瞿颉续修,纂辑者为巴陵举人刘维理,但经兵

  • 中文孝经

    一卷。孝经外传 一卷。清周春(1729-1815)撰。周春字松霭,号芚兮,晚号黍谷居士,浙江海昌(今海宁)人。官广西岑溪知县。著述有《十三经音略》十二卷、《小学余论》二卷、《古文孝经》一卷、《附孝经》

  • 开有益斋经说

    五卷。清朱绪曾撰。绪曾字述之,江苏上元(今江宁县)人。对于《尚书·盘庚》“不常厥邑,于今五邦”,鉴于《正义》引郑注,《释文》引马注,王肃好与郑异,独此“五邦”无异辞。孔颖达为伪孔作疏,曲为之说,以驳马

  • 古穰集

    三十卷。明李贤(1408-1466)撰。李贤,字原德,邓州(今河南邓县)人。宣德进士,景泰初(1450)由文选郎拜吏部侍郎,后任翰林学士、入值文渊阁,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谥文达。著有《天顺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