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朱子晚年全论

朱子晚年全论

八卷。清代李绂(1673-1750)编。李绂见《陆象山年谱》条。此书针对明万历年间陈建撰写的《学部通辨》等书中的“尊朱绌陆”观点,摘取朱熹正、续、别三集所载的与友人答问、讲义、题词之类内容,排列编辑,并逐条附以考证、论述而成此书。全书议论很有锋芒,认为“王建之书与朱子之论援据未全,且语录出门人所记,不足为据。”全书宗旨在于以朱熹的论述“援据未全”来宣扬陆王学说。

猜你喜欢

  • 师伏堂笔记

    三卷。清皮锡瑞(1850-1908)撰。皮锡瑞生平事迹详见《易经通论》。皮锡瑞为学博贯经史,遍读经、史、子、集诸部之书,每有考订心得,随笔记述,以成此书,因慕西汉今文学大师伏生,署所居曰“师伏堂”,据

  • 南园五先生集

    二卷。明葛征奇(?-1645)编。葛征奇字无奇,号介龛,浙江海宁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有《芜园诗集》。初,嘉靖四十四年(1565),陈暹合刻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五人之诗

  • 南宫奏稿

    五卷。明夏言撰。夏言(1482——1548),字公谨,号桂洲,江西贵溪人。正德进士。嘉靖初年曾为谏官,禁勋戚请乞,奸人投献。嘉靖十五年(1536),以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不久成为内阁首辅,后遭严嵩

  • 汪氏学行记

    六卷。清汪喜荀撰。喜荀字孟慈,原名喜孙,嘉庆十二年(1807年)举人。官至河南怀庆府知府。喜荀高祖为镐京,曾祖良津,河南县志有传。祖父一元,曾旌表为孝子。父汪中,清史有传。喜荀称述先世懿德,编集名公先

  • 大乘义章

    二十卷。隋代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大乘义章》原有五聚,二百四十九科,分为十四卷,现存本只有四聚,二百二十门,分为二十卷。本书主要内容是:一、教聚,二、义法聚,三、染法聚

  • 汉石经考异补正

    二卷(适园丛书本)。清瞿中溶(1769-1842)撰。中溶字苌生,号木夫,后更号空空叟,江苏嘉定(今江苏嘉定)人,精于金石,所至访碑考古,搜罗颇丰。他是钱大昕的女婿,曾校刻钱氏著作。此书为补正杭世骏《

  • 说文蒙求

    六卷。清刘庠(生卒年不详)撰。刘庠字慈民,号钝叟,南丰(今属江西)人。咸丰举人,官内阁中书。受业于曾国藩,少好考证,晚致力两宋诸子书。著有《易说》、《说文蒙求》、《俭德堂文集》等。此书乃为初学识字而作

  • 自知堂集

    二十四卷。明蔡汝楠(1516-1565)撰。蔡汝楠生平详见《说经札记》条。是集为蔡汝楠诗文集。凡二十四卷。其中诗七卷、文十七卷。为汝楠自己编定,由其门人朱炳如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刊行。前有嘉靖二

  • 古俗字略

    七卷。明陈士元(生卒年不详)撰。士元字心叔,应城(今属湖北)人。嘉靖进士,官至滦州知州。著作尚有《易象钩解》、《五经异文》、《孟子杂记》等。此书之体例仿颜元孙《干禄字书》,略有增减。也是以韵分字,所列

  • 说铃

    六十二种,八十三卷。清吴震方(详见《读书正音》)编辑。本书汇辑清初诸人所作之见闻录、日记、笔记、游记、杂录等作品,所谓“说铃”,是小说而不合大雅之意,语出扬雄《法言·吾子》“好说而不要诸仲尼,说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