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集说

春秋集说

四卷。清沈宝锟撰。宝锟字渊吾,江左(今江苏一带)人,道光时举人。该书(按《春秋》十二公顺序,第一卷为隐公至庄公,第二卷为庄公至文公,第三卷为宣公至襄公,第四卷为昭公至哀公。作者认为孔子作《春秋》,游、夏不能赞一辞,七十子之徒口授其传,人人异端;《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家互有短长,后代学者异说纷纭,莫衷一是;胡安国作《春秋传》,穿凿附会,颇乖经义;康熙帝《钦定春秋传说汇纂》,大义昭然,炳若日星,但卷帙较多。于是撰成《春秋集说》四卷,摘录《钦定春秋传说汇纂》所引诸家之说,删繁就简,作为学子课读之本。该书有清咸丰三年(1853)刊本。

猜你喜欢

  • 新修齐东县志

    八卷。清余为霖修,郭国琦等纂。余为霖字惕区,江西金溪人,顺治八年(1651)举人,康熙二十年(1681)任齐东知县。考齐东志,创自明正德十一年知县肖敬谏,再修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知县刘希夔,此志

  • 兰台摘稿

    二卷。明刘曰梧著。分上下两卷,曰梧按皖六郡,纲举目张,平情以行法,持法以抑情,此集皆明大体,识时务,不激不阿,一当于法,其中多直言极谏,又援引亲切,善动人心,得建言之要。

  • 何震川先生集

    二十八卷。明何洛文(约1580前后在世)撰。何洛文,字启图,河南信阳人。生卒年未详。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改庶吉士。神宗即位,擢修撰,充经筵日讲官,历中允谕德侍读学士掌院事、詹事府少詹事、礼部

  • 倪宽书

    一卷。汉倪宽(?-前103)撰。清马国翰辑。倪宽汉千乘(今山东高青北)人。从欧阳生学《尚书》,由郡国推选诣博士,受业于孔安国。为廷尉属官,常以古法决疑狱。武帝元鼎年间,任左内史,奏开六辅渠。元封元年为

  • 周易何氏讲疏

    一卷。辑佚书,隋何妥撰,清马国翰辑。何妥字楼凤,西城(今陕西安康)人,官至国子祭酒。封襄城县公,卒谥肃。《北史》有传,称其撰《周易讲疏》十三卷、《孝经疏》二卷。《隋书·经籍志》载,《周易讲疏》十三卷,

  • 两罍轩彝器图释

    十二卷。清吴云撰。吴云,详见《二百兰亭斋收藏金石记》条。吴云少从张廷济、徐渭仁等游,留意金石之学。所藏彝器百余,皆图其形式,释其文字。卷一、二为商器,卷三、四、五、六、七、八为周器,卷九为秦、汉器,卷

  • 周易属辞

    十二卷。清萧光远撰。光远字吉堂,贵州遵义人,道光举人。其专取经文观玩,因将同句、同字、同旁、同音及不同字,分汇抄集,又以全易一千三百余字,据《说文解字》逐一比勘,编成易例易注若干卷。后分成《属辞》十二

  • 礼纬

    不分卷。清黄奭辑。据隋、唐史籍载有《礼纬》三卷已亡逸。黄奭从群书引文中辑出仅二十五条。其书主要内容是帝王兴起与天象的感应、天子的仪容服色以及正朔等事。汉代通行的《仪礼》本是士礼,天子之礼只是士礼上推而

  • 古香斋袖珍板书

    十种,九百零三卷。清高宗敕辑。清乾隆十一年(1746),高宗弘历命刻袖珍板书十种,“古香斋”是弘历为皇子时读书之地,因以为名。所刻十种为:《资治通鉴纲目》二十卷、《渊鉴类函》四百五十卷、《御选古文渊鉴

  • 明诗别裁集

    十二卷。清沈德潜、周准合编。沈德潜(生平详见《古诗源》条)曾编选《唐诗别裁集》。旨在上续唐人。沈德潜认为《明诗选》、《明诗综》、《列朝诗集》三书各有偏颇,于是合诸选本及“前贤名稿,别而裁之”,删其浮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