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集义

春秋集义

五十卷,纲领三卷。李明复(生卒不详)撰。李明复一名俞,字伯勇,合阳人。李明复生平不可考,知为宋宁宗嘉定间太学生。李明复认为:知孔子者惟孟轲,知孟轲者惟周敦颐。而周敦颐《春秋》之学,二程得其真传,程颐曾作《春秋传》而程颢则间有及之。张载通过与二程研究而明之,刘绚、谢湜则是见而发明之,范祖禹等人是见而知之,至于胡安国则又是闻而发明之,而李侗诸人则又是闻而知之。虽然以上诸人派别有所不同,但其本源则一。其观点稍有异同,但于尊王贱霸,内中,国外夷狄,即事明纲领以著人君之用的大节上则完全相同。因而他辑录了周敦颐、二程、范祖禹、谢良佐、杨时、侯仲良、尹洙、刘绚、谢湜、胡安国、吕祖谦、胡宏、李侗、朱熹、张栻十六家“或著书以明《春秋》,或讲明他经而及《春秋》,或其说之有合于《春秋》者,皆广搜博访,始乃定其后先,审其精粗。”虽云兼采十六家,然用谢湜之说尤多。其《纲领》三卷,是关于《春秋》宗旨的总论。此书实属宋代诸儒解《春秋》之总汇,较吕本中《春秋集解》更为繁富。此书最早的刻本是宋代巴川王梦应所刻。今本《集义》部分采自无锡邹仪《蕉录草堂藏本》,而《纲领》部分则录自《永乐大典》。现存有元刻本。

五十八卷。附《春秋纲领》一卷,《春秋图说便考》二卷。清吴凤来撰。凤来字九成,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清代《春秋》学者,乾隆庚辰(1760)进士,官至广西象州知州。该书务通经旨,不废传也不尽从传,以《春秋》经传互相论证,并博采古今儒者的解说进行贯通,而以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敕撰《钦定春秋传说汇纂》及傅恒等人撰《御纂春秋直解》的经义为本,详加发挥引申,兼录各家评点,以便于初学。卷末附《春秋纲领》一卷,对《春秋》经旨进行提经挈领的概括。又附《春秋图说便考》二卷,主要著录诸候的受姓封爵,考证列国疆域,标列清代省府州县。最后附以陈厚耀《春秋世族谱》,以备考订。该书卷帙较多,引据广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春秋集义》有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小草庐刻本。

十二卷。清方宗诚(详见《读易笔记》)撰。作者认为孔子作《春秋》以明先王的大义,而使乱臣贼子有所惧,故凡是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交际之事,虽小必书,以说明动乱自微而著。《春秋集义》据“经世”“道名分”之义、据“事直书”“属辞比事”之法,考究《左传》以下数十家之说,以探求《春秋》的大义。书中对近世桐城方苞、静海毛士之论所取较多,对前人所谓“孔子素王”、“黜周王鲁”之说摈斥尤力。该书有光绪八年(1882)刊本,收入《柏堂经说》,有《柏堂遗书》本。

猜你喜欢

  • 肘后救卒方

    见《肘后备急方》。

  • 松滋县志

    ①二卷,清李祖式、屈超乘修,李抡元纂。李祖式,字典企,陕西潼关卫人,选贡,官松滋知县。屈超乘,字克绳,河南闾乡县人,顺治十六年(1659)举人,继李祖式任。松滋设县创始东晋,元明以来县志无征,旧籍失亡

  • 秦汉鸿文

    二十五卷。明顾锡畴(生卒年不详)编。顾锡畴字九畴,江苏昆山人。万历进士,官检讨。天启中,与魏忠贤不协,削官。崇祯中复起用,官历礼部侍郎,后为总兵贺君尧所害。著有《纲鉴正史约》。此编凡秦文五卷,汉文二十

  • 论性书

    二卷。清代魏裔介(1616-1686)撰。此书摘录《书》、《易经》、《孝经》、《论语》、《左传》、《礼记》、《中庸》、《孟子》、《老子》以及唐宋以来儒学著作中有关论述性理方面的内容,并附有作者关于性理

  • 秉忠定议集

    二卷。未著编辑者名氏。嘉靖十年(1531),都御史宋沧巡抚四川,平真州周天星之乱。当时同官于蜀者作为《凯歌》、《露布》等篇,汇成一书,以记其事。书名取明世宗所赐玺书有秉忠定议,条奏肤功语。是书有四库本

  • 归田吟稿

    二卷。庞鸿书(?——1915)撰。庞鸿书字郦亭,江苏省常熟人。清末进士,曾参与镇压义和团,又以御史出抚湘、黔。工经史,精音韵,在官时亦著述不辍,曾著有《读水经注小识补》、《元和郡县志》、《四十七镇图说

  • 辨定嘉靖大礼议

    二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毛奇龄字大可,一字齐于。本名甡,字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康熙时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纂修等职。其著述丰赡,好持异说,敢于立言。

  • 雅乐考

    二十卷。明韦焕(生卒年不详)撰。韦焕为常熟人,嘉靖年间官任福建仙游县教谕。是书杂引前代论乐之事,抄录成篇。前三卷题为《经书》,都是引六经中言乐之文,《论语》、《孟子》中言乐之文也详为记载。而对《左传》

  • 医宗必读

    十卷。明李中梓(详见《内经知要》)撰。此书成于明崇祯十年(1637)。卷一总论医理,述说医学源流,入室门径,并有骨度部位及藏腑内景诸图。卷二论脉诊、色诊。卷三、卷四为本草征要,论述了五十余种常用药物。

  • 四礼从宜

    四卷。清苏惇元撰。苏惇元生卒年及生平未详,安徽桐城县人。“四礼”指冠、婚、丧、祭,“从宜”即顺从今俗、因时制宜。作者做法是:乡俗不违古礼的地方就采用,乡俗违背古礼处就予以辨正,且所定仪节力求简单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