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钩玄

春秋钩玄

四卷。石光霁(生卒不详)撰。石光霁字仲濂,泰州(今属江苏)人,明代经学家。石光霁为经学家张以宁弟子,洪武中以明经举,授国子学正,擢《春秋》博士。张以宁曾作《春秋胡传辨疑》(已佚),尝谓“唐陆淳氏合啖赵二子之说,支取三传以为《纂例》,不为无见。虽宋胡文定公集诸说而为之传,学者宗之,其间义例有取于被者为多。”石光霁因而模仿陆氏《纂例》,辑诸儒至当之论,编《五礼类要》六卷,以二百四十二年之书法汇而成之,萃而会之,俾原始要经易以探讨。然文辞浩瀚学者未易得其指归,复掇要言大书以为纲,采精义细书以为目,名曰《书法钩玄》,盖欲便于初学,使开卷即知一经之大旨,而无多歧之惑,冀少裨育材之万一。可见此书是辅导性读物,以阐述《春秋》书法为主。而其体例则类似张大亨《春秋五礼例宗》与吴澄《春秋纂言》,以《春秋》书法分属五礼,凡失礼者则书之以示褒贬。五礼不能尽括者,如年、月、日、时、名称、爵号之类,则别为杂书法以冠于首。于每条书法之下,采集诸传之词,以切要者为纲,发挥其大义者为目。其义以《左传》、《公羊》、《穀梁》、《胡传》及张以宁之说为主。义有未备,则间采啖赵诸儒之说,而总以己意折衷之。现存明初刻本、谈生堂余苑本、《四库》系据浙东吴玉墀家藏本抄录。

猜你喜欢

  • 灵石县志

    ①四卷。清侯荣圭纂修。侯荣圭字东阳,河南济源县人,出身举人,康熙初年任灵石县知县。按灵石本介休地,隋开皇十八年,分介休西南建灵石县,唐宋以来,隶属不一,故沿革纷繁。其志创修,远不可稽。惟一修于明知县白

  • 声说

    二卷。清时庸劢撰。事迹见“声谱”。时氏既撰《声谱》,遂集许书形声之误者,凡三百七十七字,成《声说》二卷。其所立说,不专主许氏,必遍考诸家,并参诸古文字,反复审核,谨慎求其是而后已。所论虽或有失,就其大

  • 世德堂集

    四卷。清王钺(1623-1703)撰。王钺,字仲威,号任庵,诸城(今山东诸城)。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因母亲年老留养不赴官。1669年母亲去世,选为广东西宁县令。后举“博学鸿词”不赴。王钺善诗文

  • 易纬辨终备

    案“辨终备”,一作“辨中备”。《易纬》之一。已佚。撰者不详。四库馆臣考证,《后汉书·樊英传》注,《易纬》凡六,《稽览图》、《乾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而终以此篇。马端临《经籍考》皆称

  • 昆山人物传

    十卷。张大复撰。张大复(生卒年不详)字元长,昆山(今属江苏)人,与归有光(1506-1571)同时。该书原来与《昆山名宦传》合为一编,题为《梅花草堂集》,后又分为两部。此前,方鹏有《昆山人物志》六卷,

  • 说诗循序

    清许致和撰。致和字赓唐,山东日照(今山东省日照市)人。作者以为古代书籍皆有序,序者,次也,即按一定顺序编次作者或篇名而不可使之紊乱。李光地曾说:“周自营洛之后,分为东西二都,各有歌咏盛衰之诗。《鹿鸣》

  • 周易参义

    十二卷。元梁寅(生卒年不详)撰。寅字孟敬,新喻(今属江西)人。元末明初经学家。世业农,家贫。寅自力于学,淹贯百家。元末召集庆路儒学训导,以亲老辞。明初征召天下名儒修述礼乐,寅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推

  • 金匮要略心典

    见《金匮心典》。

  • 水牛经

    三卷。旧本题唐造父撰。造父生平事迹不详。书中序称:唐朝武则天垂拱二年(687)八月,收得一水牛有病。造父奏言,水牛与黄牛形貌相同,但治法不同,若依黄牛用药治疗水牛,则错。于是造父编辑此书,书中共有四十

  • 春秋咫闻钞

    十二卷。清凌扬藻撰。扬藻字誉、钊,自号药洲花农,又号蠡勺,番禺(今属广东省)人。该书是作者研读《春秋》的心得,条录而成,对前人的观点加以辑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大抵综合三传,折衷众说。该书有清同治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