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明董其昌(1555-1636)撰。董其昌,字玄宰,号香光,又号思白,松江华亭(今上海)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初任编修,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敏。其昌工诗文,尤精书画。书法初学宋米芾,后能自成一
四十卷,清黄桂修,宋骧、郝煌纂。黄桂,字汉桂,辽东人。初以通政参议外转贵州分守恩仁道奉裁,迁升淮扬分巡副使,康熙十年(1671)来任太平府知府。宋骧,字龙溪,清高邮州人。举人,康熙十一年(1672)来
二卷。汉孟喜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张惠言《易义别录》曾辑得《孟氏易》一卷,辑录甚为严谨。孟氏易自成一家,对后世易学多所影响。马国翰所辑较为宽泛,将《说文》所引及《经典释文》所引一并辑入。又以虞翻世传
三卷。唐王绩(585-644)撰。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诗人。隋名儒王通之弟。其性好学,有奇思。隋时授秘书省正字,出任六合县丞,入唐曾官太乐丞。长期赋闲在乡,纵酒自适。史
一卷。朱孝臧(1857-1931)撰。朱孝臧事迹见《淮海居士长短句校记》辞目。孝臧先得汲古阁旧藏陈元龙集注《片玉集》,又得士礼居别藏陈注本,更以元巾箱本毛本及《花庵词选》、《阳春白雪》、《乐府雅词》、
四卷。明朱文(生卒年不详)撰。朱文睢州(今安徽宿县)人。书末有自跋。称书成于正德乙巳。但正德纪年无乙巳。此书每条以古人二事相似者合而论之。亦皆常见之事,其议论亦皆肤浅。
一卷。清沈彤(详见《周官禄田考》)撰。此书为沈氏择取《内经》中所载人身诸骨,又参以其他书中有关内容,加以注释、辨正撰写而成。书中辨正之处颇多,如经筋篇:“足少阴之脉,循耳后上额角”,沈氏认为“额”字乃
三卷。清冯明贞撰。明贞,慈溪(今浙江慈溪)人。该书辑录汉、魏学者对《左传》的解说,以补前人辑录之未备。有光绪己丑(1889)味义根斋刊巾箱本。
二卷。清孙经世(详见《惕斋经说》)撰。本书卷一为《周礼》,共九十八条,卷二为《春秋》、《左传》,共一百六十一条。大体上是对或字、借字、俗字、讹字、古今字、引伸字、小篆新造字乃至衍字、漏字,一一加以分别
见《针灸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