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公羊礼疏

春秋公羊礼疏

十一卷。清凌曙(详见《仪礼礼服通释》)撰。凌曙精通《礼》学。最初他治郑氏(玄)之学,对典礼非常熟悉。后来听刘逢禄论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特别爱好。他为阮元校辑《十三经注疏》,尽见魏晋以来各家《春秋》说。他认为何休言礼虽详,但徐彦疏对礼的诠释却很简略。而且何休注中杂引四代之礼,不完全是周制,徐彦疏则把它们都当成春秋时的典礼,这是不恰当的。他于是对《公羊传》中的典礼进行补疏,成《春秋公羊礼疏》(又称《公羊礼疏》)十一卷。他在自序中称,该书对比较隐晦的经义加以发明,对有不同的见解就加以引证,采录所及,包括郑玄《三礼》注、《晋书·礼志》、《宋书·礼志》以及新、旧《唐书》、《通典》诸书。大体上以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为主,疏不破注。对于何休之说,有所纠正,则引先儒的观点为据,不妄加论议。除该书外,凌曙又撰《公羊礼说》三十篇,编为一卷,大体上是对《春秋公羊传》中涉及到的典礼进行阐发,对前人的说法进行驳正,但“议必征诸古人,论不离乎师法”,多有根据。他还撰《公羊问答》二卷,解释《公羊传》中的疑难问题,不尽释礼。这三种书代表了凌曙研究《春秋公羊传》的主要成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春秋公羊礼疏》有嘉庆二十四年(1819)江都凌氏蜚云阁刊本(收入《凌氏丛书》)。光绪九年(1883)归安姚氏辑《咫进斋丛书》,又将该书收入第一集。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1935-1937)上海商务印书馆辑《丛书集成初编》,将该书采入史地类。王先谦辑《皇清经解续编》,也以《公羊礼疏》之名采入此书。

猜你喜欢

  • 选诗约注

    十二卷。明林兆珂(约1589年前后在世)撰。林兆珂字孟鸣,福建莆田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刑部侍郎。著有《诗经多识编》。是编取《昭明文选》所录诸诗,重为编次,以时代先后为序。其训释文义,较旧注

  • 伤寒全生集

    四卷。旧题明陶华(详见《伤寒六书》)撰。此书自序即搬用《伤寒六书》中《伤寒琐言》之序文,内容有论有方,采方较杂,且轻于立论。故后人认为此书非出陶华之手,而系伪托。卷一为五十二条,卷二为二十九条,卷三为

  • 揭文安公全集

    十四卷。附《补遗》一卷。元揭傒斯(1274-1344)撰。揭傒斯,字曼硕。富州(今属江西)人。初以荐授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与修《经世大典》。累官翰林侍讲学士,总修辽、金、宋三史。卒于官。谥文安

  • 葵园四种

    三十九卷。清王先谦(已著录)撰。该书汇辑王先谦诗集、文集、书札及自撰年谱,有《王祭酒年谱》三卷、《虚受堂书札》二卷、《虚受堂诗存》十八卷、《虚受堂文集》十六卷。文集前有门人苏舆序,云“至自撰年谱,记其

  • 营山县志

    三十卷,清翁道均修,熊毓藩等纂。翁道均,曾任营山县知县。营山县有志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为县令张玉麟所修。乾隆九年(1744)县令李溶、四十五年(1780)县令王绂疆先后续修。嘉庆十七年(181

  • 陆张合刻三种

    九卷。清张道淙编。生卒年未详。道淙字未斋,常熟之能诗者。常熟张文镔、陆典,同为清初诸生,其交莫逆,同有诗名。典字敕先,别号庵。文镔序其集云:“庵先生与冯纯吟游钱宗伯之门,才名相颉颃。先生学无所不窥,尤

  • 离骚草木疏

    四卷。宋吴仁杰(生平详见《古周易论》)撰。书成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正值韩侂胄专权之时。自跋称:“以芗草为忠臣,莸草为小人”,可见其虽为释屈原作品中草木,但亦有所寄托。全书正文四卷,前三卷为芳

  • 蚓窍集

    十卷。明管时敏(1338-1421)撰。管时敏初名讷,以字行,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时敏九岁能诗,洪武九年(1376),征拜楚王府纪善,后从楚王就藩武昌,进左长史,事楚王朱桢。洪武二十五年(1392)

  • 宋纪受终考

    三卷,明程敏政(1445-1500)撰。敏政字克勤。安徽休宁人。十岁时巡抚罗绮以神童举荐他到翰林院。成化年间中进士,由编修历左谕德,后又任东宫侍讲。弘治十二年(1499年),程敏政以礼部右侍郎与李东阳

  • 大金集礼

    四十卷。不著撰人及成书年月。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此书为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礼部尚书张玮等所进。分类编撰,收录帝王后妃尊号、册谥、祠祀、朝会、燕飨、仪仗、舆服等门。“数金源之掌故者,此为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