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说

易说

①四卷。赵善誉(1143——1189)撰。赵善誉,字静之,又字德广,南宋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宋宗室后裔,为官恩威并重。著《易说》四卷,推画卦命名之意以贯通六爻之旨,对取义相似的各卦,多参互为说以尽其变。亦不失为一家之言。故朱熹等人对此书有较高评价。该书明以后极少流传,故《经义考》误认为已佚。《四库全书》所收系录自《永乐大典》,缺豫、随、无妄、大壮、晋、睽、蹇、解、中孚九卦,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刊《墨海金壶》收,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刊《守山阁丛书》收。② 六卷。清惠士奇(1671-1741)撰。惠士奇字仲儒,一字天牧,号丰农居士,又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惠周惕之子,惠栋之父。康熙五十九年(1711)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有《礼说》十四卷,《春秋说》十五卷等。此书杂释卦爻,专宗汉学,以象为主。但有意矫正王弼以来空言说经的弊端,所以引证极为广博,但难免有点过于繁杂。如释讼卦,引荀爽说讼之言凶也,则把丹朱之嚣讼解为嚣凶。释“弟子舆尸”,引《左传》“彘子尸之”,将尸解为军中元帅。释“观国之光”,引《聘礼》“请观”和《左传》季札观乐,韩宜子观书来论证“观国”,均失之于拘泥。释“系于苞桑”,将桑解作丧亡之丧,且无所考据。释“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将后一弧字改为壶字,引用《婚礼》“壶尊”、《太玄》“壶妇”作证,都是爱博嗜奇、不能自割的表现。于其编首论乾《象传》“大明终始”,引《庄子·在宥篇》“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到“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到“彼至阴之原也”,说庄周精于《易》,因此善道阴阳,而先儒说《易》者均未涉及。惠氏博尽群籍,学有根底,精研之处,确也不可磨灭。有璜川吴氏刊本,收入《四库全书》、《皇清经解》。③ 十卷。清朝田嘉谷撰。田嘉谷字树滋,阳城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任翰林院编修。此书以《本义》为主,而以程《传》辅之。凡是他说羽翼《本义》者则采缉汇编,但田嘉谷所见并不广泛,所引用之语不出永乐《周易大全》一书。其自序称,“学者应举,由是求之,庶乎不迷所往”,因此,本不是发明经义所作。《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④ 一卷。清吴汝惺撰。吴汝惺字匪席,德州人。所论十五事都系阐发宋儒旧说。自序说,“汉儒所传三礼,不可尽信,故不主汉易”。书中对邵子之说提出了质疑,也不尽主先天之图,但是也没有全部废除图学。《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⑤ 十三卷。清郝懿行撰。懿行字兰皋,山东莱阳人,嘉庆进士,官至户部主事。其善于经学,为一代经学大师,其《尔雅》之学冠绝一时,且于《易》、《书》、《诗》、《礼》均有笺说。其《易说》随文诠释,发明无多。序中称:荟萃先儒,博采众家,仿孔氏疏诗之例。书中所用注均低经文一格,用大字书写,间采程朱诸家,以双行细字附于自注下。今存《郝氏遗书》本。⑥ 清周韶音著。二卷。周韶音字谐伯,沭阳人。此书对经文不句读词解,而是采用笔记体例,随意而记,不讲前后次序。所记共一百一十一条,以阐明义理为主。但对程朱之说多有驳议。如程传说“元享”、“大享”意义不同。周氏则认为“元为善长,长即大,大之与元,非有二义。”又书中对《周易折中》大加赞扬,谓其“卓识伟论,超越前古”,可见其见解浅陋。有宣统二年(1910)刻本。⑦ 清吴汝纶著。二卷。吴汝纶字挚甫,桐城人。同治乙丑(1865)进士,官冀州知州。作者自谓此书于古今易说无所不采,无所不归,除惠栋、张惠言诸家外,又自创门径,用文字训诂与象数结合的方法,研求周易之古言古义,多发前人未发之蕴。如拟剥为割、拟复为同、拟无妄为去等,都是相当精彩之论。有自刻本。⑧清萧德骅著。二卷。萧德骅字涤凡。四川富顺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此书对经文不章解句释,多取易经中的重要词句,推论每卦大义。目的在于匡正时弊。如释“匪我求童蒙”为“今日学堂之无起色,皆我求童蒙之故”;释“武人为于大君”为“庚子之变,自履于危”等,都是讥切时事之论。又如释“容保民无疆”时,说非变通警察不可,故胪列训警之方;释蛊卦“教思无穷”时条陈办学之法等,都是借经义陈述变法之论。故此书不可与纯经学著作相提并论。书前有上慈禧皇太后及光绪皇帝的奏书,其旨大致与书中之旨相合。有光绪排印本。

猜你喜欢

  • 晚明史籍考

    二十卷,附通检。谢国桢编。谢国桢(1901-1982),字刚主,号罗墅湾人,河南安阳人,1925年夏考取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卒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一生严谨治学,著述甚勤,此为其力作。他

  • 谁與庵文钞

    二卷。《先德传》一卷。清孙世均(生卒年均不详。)撰。孙世均字淅之,号平甫,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不喜举业,一意古文,倾心桐城姚氏。著有《谁与庵文钞》。此集为文集。共二卷。内容有序、跋、题、

  • 榕坛问业

    十八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黄道周字幼平,一作幼玄,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天启进士,选庶吉士,散馆补编修,以终养归。崇祯时任右中允。南明时任礼部尚书。他对“性”、“情”等多有论述,

  • 毅一子

    三卷。《外篇》一卷。杨觐柬(生卒年不详)撰,民国初年人,生平事迹待考。是书目录,卷上:一、《性道说略》,二、《伦常》,三、《明办骂行》,四、《格物》,五、《穷理》,六、《存心》,七、《养气》,八、《尽

  • 仪礼奭固

    十七卷。清吴之英(详见《礼器图》)撰。此书仍然为考《仪礼》之首作,共有十七篇。此书前面有光绪己亥自序,其内容分《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

  • 祥符文献志

    十七卷。明李濂(1488-1566)撰。李濂字川甫,号嵩渚,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文学家、学者。正德进士。授沔阳知州,累擢山西佥事。嘉靖间免归。家居四十年,肆力于学,以古文名于时。有《医史》、《汴京

  • 尚书地理今释

    一卷。清蒋廷锡(1669-1732)撰。廷锡字扬孙,号西谷,一号南沙。江苏常熟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康熙举人,赐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廷锡秉公执政,革除种种弊端,参赞机务,缜密周详,少工诗,善画花

  • 皕宋楼藏书志

    一百二十卷,续志四卷。清陆心源撰。陆心源(1834-1894),字刚父,又字刚甫,号存斋,晚称潜园老人,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其家道殷富,本人亦博学多识,平生广搜珍藉异本,藏书总数

  • 小万卷斋文稿

    二十四卷。清朱存(生平籍里见《小万卷斋诗稿》条。)撰。此文稿内容,卷一、辑赋《圣驾临雍赋》等十一篇;卷二、辑释《释汭》等七篇、解《既济东邻解》等六篇;卷三、辑解《毛诗用韵脂微有通真文解》等二十六篇;卷

  • 埤雅

    二十卷。宋陆佃撰。陆氏生平详见“尔雅新义”。是书晁、陈书目、《通考》、《宋史》俱载之,《四库全书》亦著录。凡《释鱼》二卷、《释兽》三卷、《释鸟》四卷、《释虫》二卷、《释马》一卷、《释木》二卷、《释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