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裨传

易裨传

二卷。宋林至撰。至字德久,生卒年不详,松江(今属上海市)人。陈氏《书录解题》题作槜李人,槜李为嘉兴(今属浙江)古名。案宋时嘉兴府领县四,中有华亭,即后之松江也。陈氏所举者其府名耳。据此书陈泰《跋》,林氏于宋孝宗淳熙(1174-1189年)间释褐,官至秘书郎,登朱子之门。林氏撰作是书之由,缘于其时言易者往往喜谈象数,“或出之智,或摭先儒之说,牵合附会,似若可听者,然其巧愈甚,其失弥远。”(《自序》)因本之《易大传》,撰为此书。书分三篇,一曰《法象》、二曰《极数》、三曰《观变》。称法象本之太极,极数本之天地数,观变本之卦揲,十有八变,皆据《易大传》之文,又谓论太极者,惑于四象之说,而失卦画之本。论天地之数者,惑于图书之文,而失参两之宗。论揲蓍者,惑于挂扐之间,而失阴阳之变。林氏皆一一厘而正之,使不失其条理。又谓反对、相生、世应、互体、纳甲、变爻、动爻、卦气,此八者为《大传》所未言,则总其大略,别为《外篇》,《四库提要》评其书曰:“今观其书,虽未免有主持稍过之处,而所论多中说《易》之弊。”可谓平允之论。是书《宋史·艺文志》作一卷,《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俱作二卷外篇一卷。《四库全书》著录二卷,盖据元至正间嘉兴府儒学教授陈泰所刊合并本。此书收入纳兰性德所编《通志堂经解》中。另有清抄本传世,藏北京图书馆。

猜你喜欢

  • 道院集

    见《道院集要》。

  • 礼经释例

    十三卷。清凌廷堪(1755——1809)撰。廷堪字次仲,号仲子,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乾隆五十五(1790)年进士,官至宁国府教授。事迹具《清史稿》本传。书首有凌氏自序,大抵言礼经之例于治经很重要,凌

  • 朝野新声太平乐府

    八卷。元杨朝英撰。朝英字澹斋,青城(今山东高青)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曾与贯云石交游。作品风格以豪放著称。编有《阳春白雪》和《太平乐府》两种散曲总集。是集前五卷为小令,后三卷为套数。凡当时士大夫所撰

  • 花佣月令

    一卷。清徐石麒(生卒年不详)撰。徐石麒,字又陵,号坦庵,江都(今江苏扬市)人。明亡后归隐。《花佣月令》以十二个月为序,讲述分栽、下种、过接、扦压、滋培、修整、收藏、防忌等园艺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光绪十

  • 志颐堂诗文集

    十五卷。附《题跋文》二卷。清沙元炳(生卒年均不详)撰。沙元炳,字健庵,江苏如皋人,光绪进士,甲午(1894年)补殿试入翰林,散馆授编修。工诗文,学识渊博,著有《志颐堂诗文集》。是集凡十五卷,文为上、中

  • 留台奏议

    二十卷。朱吾弼、李云鹄、萧如松、孙居相同编。朱吾弼,事迹见《朱子奏议》。李云鹄,字黄羽,内乡人。万历壬辰(1592)进士。萧如松,字鹤侣,内江人。孙居相,字伯辅,沁水(今属山西)人。万历壬辰进士,皆官

  • 历代赋汇

    一百八十四卷。清陈元龙(1652-1736)等奉敕编纂。陈元龙字广陵,浙江海宁人。康熙进士,累迁至侍读学士、吏部侍郎以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工书法。著有《爱日堂文集》。此集为历代赋总集。赋作为一种

  • 九经补韵

    一卷。南宋杨伯嵒撰。伯嵒字彦思,号泳斋。自称代郡(今山西代县)人,南宋时代郡已属金,盖署郡望也。淳祐间以工部郎守衢州(治所在今浙江衢县)。是书为补《礼部韵略》漏落而作。案《礼部韵略》颁行,与九经同列学

  • 左海经辨

    二卷。清陈寿祺(详见《五经异义疏证》)撰。本书说经固然颇有所得,但也不无失误。自秦代焚书之后,学者不能一睹全经,于是各持所见。其中如今文《尚书》有“序”说,认为伏生二十九篇包括“序”,但不含《大誓》,

  • 湖海楼丛书

    十三种,一百零九卷。清陈春编辑。陈春字东为,萧山(今属浙江省)人。其人博学多闻,喜读书,与藏书家汪继培相交甚契,继培每得善本,必出以相示。陈春思欲流布秘籍,并以此娱亲,乃择选考证经史有裨实用者陆续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