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纬稽览图

易纬稽览图

易纬》之一。已佚。撰者不详。据四库馆臣考证,《后汉书·樊英传》注举七纬之名,置《稽览图》于《易纬》之首。《隋志》有郑康成注《易纬》八卷,《唐志》有宋均注《易纬》九卷,均篇目不详。《宋志》有郑康成注《稽览图》一卷,《通志》七卷,马端临《经籍考》载《易纬》七种,也是首先列出郑注《稽览图》二卷。只有陈振孙《书录解题》别出《稽览图》三卷,说与上《易纬》有出入,但详略有所不同。似乎是后人掇拾纬文,依托而作,并不是郑康成的原注本。从宋代以后,此书亦久佚不传。《永乐大典》载有《稽览图》一卷,以《后汉书·郎、杨赐传》、《隋书·王劭传》所见纬文和注,参校无不一致。因此此书为郑注原书无疑。只有陆德明《释文》引“无以教之曰蒙”,《太平御览》引“五纬各在其方”的文字,本书皆缺如。则意者书亡仅存,已难免有所脱佚。此书首先谈卦气起中孚,而以坎、离、震、兑为四正卦,六十卦卦主六日七分。又以从复到坤十二卦为消息,余杂卦主公、卿、侯、大夫、侯风、雨寒、温作为征应。大概为孟喜、京房之学所自出。汉代言《易》之大儒,均本于此书,最切近古义。至于所称的轨之数,以及世应游归,乃是兼通于日家推步之法。此书主卦气说,为汉《易》象数学的重要著作。东汉经师及占候家多引其说,唐一行推大衍之策,亦多得此书的启发。辑本有《说郛》本一卷、《四库全书》本二卷、武英殿聚珍版本、《艺海珠尘》本、七纬本、阮氏刊本、闽刊本、《古经解汇函》本、《汉学堂丛书》本等。

猜你喜欢

  • 惺堂文集

    十四卷。明史桂芳(约1568年前后在世)撰。史桂芳,字景实,号惺堂,江西鄱阳(今波阳)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两浙盐运使。史桂芳与罗汝芳、耿定向讲学。其语录称:诵陈献章“未分无极源头在,

  • 阴符经玄解

    见张果《黄帝阴符经注》。

  • 板桥杂记

    三卷。清余澹心撰。明末,名士集于江南,余澹心以闽侨人才,来游国学,遂迁居金陵。文酒之咽、丝竹之场,皆所亲历。春灯燕子,转瞬兴亡,回溯袭游,作此记,此记分三卷,上卷记雅游,中卷记丽品,下卷记轶事,卷端自

  • 韵略

    ①一卷。北齐阳休之撰,清任大椿、顾震福等辑。阳休之(509-582)字子烈,北平无终(今天津市蓟县)人。魏孝庄帝时为员外散骑侍郎,武定二年(544年)累官中书侍郎。入齐,拜散骑常侍,武平六年(575年

  • 南畇稿

    三十九卷。清彭定求(1570-1645)撰,彭定求,字勤止,一字南畇,又字访濂,晚号止庵。学者称其为“南畇先生”。长洲(江苏苏州)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擢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迁国子监司业,晋侍

  • 春秋左传诂

    二十卷。清洪亮吉(1746-1809)撰。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清代著名学者,先世居歙县(今属安徽省),后落籍阳湖(今江苏常州)。乾降庚戌(1790)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后因言事谪戌伊犁,

  • 读列子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见《续老子札记》)撰。此书是陶鸿庆《读诸子札记》第三种。书中摘《列子》字、句而训、改,其中偶有错训误改之处。他对《周穆王》“四海之齐,谓中央之国”句,训齐为中,如按所训,则成“四海之中

  • 校雠通义

    内篇三卷,外篇一卷。清章学诚撰。章学诚(1738-1801),原名文斅,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此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系在其自著《和州志》、《艺

  • 敦煌写本真草千字文

    一卷。梁周兴嗣(?-521)撰。兴嗣字思纂,河南项(今项城)人。武帝时拜安成王国侍郎,改官给事中。帝每令为文,如《铜表铭》、《檄魏文》等,辄称善。著有《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住职仪》等。据唐李

  • 脉望

    八卷。明赵台鼎(生卒年不详)撰。赵台鼎字长元(而书首曹代萧序中称长玄),自号丹华洞主,内江(属四川省)人。大学士赵贞吉之子。书首有曹代萧序,序中说“昔何讽书中得一发卷,规四寸许,如环而无端,用力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