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小帖

易小帖

五卷。清毛奇龄说《易》之语,由其门人编次成书。毛奇龄所著的经解,只有《仲氏易》和《春秋传》两种是他亲自编写,其余均出自他的门人之手,因此其中加入了门人之语。此小帖共有143条,全讲《易》之杂说,与《仲氏易》相互引伸。朱尊彝《经义考》说:“皆西河氏说《易》之可议者。”其书征引前人的训诂,纠正近代说易的偏失,对王弼、陈抟二派的攻击最为激烈有力。其间虽难免含有强词漫衍,以博济辨的地方,然而自明代以来,申明汉儒之学,使儒者不敢用空言说经,实毛奇龄开其先路。此书论《子夏易传》和《连山》、《归藏》,特别详实。第五卷所载均为商榷《仲氏易》的言论,初本原附在《仲氏易》后面,后来移入此编。旧目本十卷,今本五卷,大概是他的门人收录编集时有所删减。考其弟子盛唐所为《西河传》,又说《易小帖》八卷,大概是十卷删减为八卷,后又删减为五卷。收入《四库全书》。有《西河合集》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有影印四库本。

猜你喜欢

  • 四元玉鉴

    三卷。元朱世杰(生卒年不详)撰。朱世杰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北京附近),他精通《九章》,旁通诸术,曾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四方来学者日众,到扬州时,踵门而学者云集,可见他是一位数学家和数学教

  • 说四书

    ① 四卷。清郭善邻撰。善邻字畏斋,河南商邱(今河南商丘)人。著有《春秋解》、《春秋解总论》、《兴观录》、《孝子传士训》、《士戒》、《春山文集》。善邻曾就四书于其讲性理之处,每则各为一文,大要在发明朱子

  • 观心论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观心论》是智劝戒弟子学法归心而作。其用意在于为诸学徒随记而载,对空无所获者令其置文,以此观察学法的用心程度;也是为外诸四众接受佛法,便于传授

  • 射阳先生存稿

    四卷。明吴承恩(约1504-约1582)撰。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涟水(今属江苏)人,后迁居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曾祖吴铭做过余姚训导,祖父吴贞做过仁和县学教谕,但官都不显。其父吴锐,因家

  • 转注假借意声事形释例

    三篇。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高邮知州。著作尚有《圣武记》、《海国图志》、《诗古微》、《公羊古微》、《老子本义》等。是编本因撰辑《说文

  • 天工开物

    三卷。明宋应星(1587-?)撰。宋应星,字长庚,奉新(今江西南昌)人。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人。曾任江西分宜教谕,福建长汀府推官、安徽亳州知州等官,崇祯十七年(1644)辞官回乡。约于清

  • 对山书屋墨余录

    十六卷。清代毛祥麟(生卒年不详)撰。此书成于同治庚午(1870),毛祥麟字瑞文,号对山,上海(今上海市)人,官至浙江侯补盐大使。著有《三略类编》、《史乘探珠》、《墨余录》、《亦可居吟草》、《对山三话》

  • 槜李诗系

    四十二卷。清沈季友(1652-1698)辑。沈季友字客子,号南疑。平湖(今浙江平湖县)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副贡生。父沈棻有才名,他因而得结交当世名士。早年以诗文及制艺为人称道,曾从毛奇龄学诗。

  • 玉山集

    六卷。清周馥(约1913前后在世)撰。生卒年未详。周馥,字玉山,安徽建德人。生卒年不详。诸生。官至两广总督。是集有文集二卷,诗集四卷。文集卷一《兴学论》、《儒释辨》、《格致说》诸篇,探源立论,见道之言

  • 四书偶谈内篇

    一卷。外篇 一卷。清戚学标撰。学标号鹤泉,浙江太平(今浙江太平)人。官河南涉县知县。学标精于考证。是书首有自序云“遇友朋聚会商榷则谈,生徒及门请业则谈,兴之所至,或纵己之见为谈,又或旁引他人之说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