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明儒学案

明儒学案

六十二卷。清黄宗羲(详见《易学象数论》)撰。本书为我国首部学术思想史专著。共列十九个学案,202名学者,即河东薛瑄等15人;三原王恕等6人;崇仁吴与弼等10人;白沙陈献章等12人;姚江王守仁1人,附录2人;浙中王门徐爱等18人;江右王门邹守益等27人,附录6人;南中王门黄省曾等11人;楚中王门蒋信等2人;北方王门穆孔晖等7人;粤闽王门薛侃等2人;止修李材1人;泰州王艮等18人;甘泉湛若水等11人;诸儒上方孝孺等15人;诸儒中罗钦顺等10人;诸儒下李中等18人;东林顾宪成等17人;蕺山刘宗周1人。每一学案前写一篇小序和各学者小传,扼要介绍其生平经历、著作思想及学术传授等情况,然后是学者著作或语录选辑,间附以作者己见。根据本书观点,明代理学的发展,初期以程朱之学为主,陆象山派次之。前者以薛瑄和吴与弼为代表,后者则以陈献章为代表。中期以后,王守仁心学崛起,成为尔后理学大宗,与之并兴而又互相对峙、影响的是湛若水之学。而王学在传播中又形成了浙中、江右等六个流派,此外又产生了师承王门而别立宗旨的止修、泰州学派。末期的东林学派和蕺山学派则分别为程朱之学和王守仁心学的殿军和总结者。黄宗羲的理学观点源于王守仁而师承于刘宗周,故本书的学术倾向具有王学性质。但作为一部学术著作,本书对儒家内部各流派兼容并包,分别立案,辑录各家文献尽量求全,旨在反映某人一生之精神,因此可以说本书是一部极少门户偏见,基本反映出明代理学史全貌的学术著作,是研究明代学术思想史的必读书籍。本书成于康熙十五年(1676),最早完本为康熙四十六(1707)年故城贾氏《紫筠斋》本。其后有《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等。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沈芝盈点校本,共二册。

猜你喜欢

  • 徵吾录

    二卷。明郑晓撰。郑晓详见《禹贡图说》。郑晓最初撰写《吾学编》,记载明代当时之事,后又缕分条析成《今言》三百四十余条,后来又将《吾学编》、《今言》撮其指要,以成是编。其体例略与纪事本未相近。全书共三十一

  • 王忠慤公遗墨

    一卷。王国维(1877-1927)撰。日本神田信畅辑录。1927年王氏投水死亡后,讣闻传至日本,日本京都浪华博文堂主人邀王国维生前友人神田信畅,编印了王氏遗墨二十种。此书首列王国维遗像遗书,次列《颐和

  • 警世阴阳梦

    十卷四十回。题“长安道人国清编次”,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书成于明末,作者当为与魏忠贤同时之明末人。该书为长篇小说,叙述明末宦官魏忠贤作恶多端和死后在阴间受审的故事。原刻本书首题识云:“长安道人与魏

  • 经世格要

    二十八卷。明邹泉(生卒年不详)撰。邹泉有《尚论编》。本书成于万历年间。本书的体例以其故实分隶六官。六官之下又各立若干子目。附以诸儒之论。其书很有条理。所收辑的内容大多出自《文献通考》、《大学衍义补》等

  • 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

    四卷。明李春芳撰。李春芳字石麓,江苏兴化人,生平事迹不详。该书为公案小说,记明代清官海瑞(刚峰)断案决狱之事。全书七十一回,每回演述一个故事,而以审案人海瑞贯串各篇。据历史记载,海瑞为官清正刚直,敢于

  • 四书蒙引

    十五卷。别附一卷。明蔡清(1459-1509)撰。蔡清字介夫,号虚斋,福建晋江人,明代理学家。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曾任江西提学副使等职。学宗朱熹。著有《易经蒙引》、《四书蒙引》。其作此书,初稿

  • 御注孝经疏

    一卷。唐元行冲(653-729)撰。清马国翰编辑。元行冲本名澹,字行冲,以字行,洛阳(今属河南)人。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弘文馆学士。行冲博学,通训诂学。著有《魏典》三十卷。《御注孝经疏》系元行冲奉诏为唐玄

  • 列国志传

    见《春秋列国志传》。

  • 郑征君行述

    清郑知同撰。知同晚清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所述为其父郑珍(1806-1864)事迹。郑珍字子尹,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举人。曾任古州、镇远、荔波训导,后征为知县,分发江苏,未行而卒。

  • 听心斋客问

    一卷。旧题庐山山人万尚父(生卒年不详)撰。其生平事迹及籍贯俱不详。万尚父在书首自撰《听心斋客问说》中称:“夫听心则弗以言也,而客问则犹未离夫言也。夫亦大士之于世音,弗于耳听,而以目听乎?予观玄书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