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

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

一卷。不著撰人。《金刚经》全称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早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译出。以后出现多种译本,主要有唐玄奘、义净译本等。此经以一实相之理为体,以无住为宗,以断疑为用,以大乘为教相。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被称为一经之精髓,即对现实世界不执着或留恋。由于此经以空慧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篇幅适中,不过于繁多,也不过于简略,故历来弘传甚盛,特别为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视。本记对持诵金刚经所见闻的灵验功德予以记述,旨在增信,扩大弘法。本书中所载持诵金刚经灵验事,始自梁代招提寺僧琰法师至宝氏法师,共有十八事。主要有:僧琰师事、赵文昌事、遂州人事、畦彦通事、宝至寺僧法藏事、苟居士事、王陁事、崔善冲事、唐晏事、宝氏事、魏旬事等。据所载灵验之事写作文笔,与初唐撰述相同。据卷末所附开元皇帝赞金刚经功德文考察,很可能此书作于唐开元年间,或当时好事之人因唐玄宗作有金刚经赞,而辑此灵验功德记。考其灵验功德之事,多有与道教灵验之事相通之处。如书中有载周武死入地狱等野史杂言。该书对研究佛道教在灵验方面的相互影响与借鉴问题可供参考。现有版本是敦煌卷子本。

猜你喜欢

  • 净名玄论

    八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净名玄论》一书,亦有称《维摩略疏》或《校维摩义疏》。作于隋炀帝为晋王时,居慧日道场时所作。其初三卷释名题,中三卷释宗旨,最后二卷释会处。在释名

  • 律吕元音正录

    一卷。清毕华珍撰。华珍字子载,江苏太仓人。此书卷言造律之原,以为先有七音,后有十二律,五声二变具于人声。此说与经传不合。其以《周礼》圜钟为应钟,函钟为仲吕,而以旧说为非。又谓字谱工尺七字即五声二变,此

  • 己宽堂集

    四卷。明陈鎏(1508-1581)撰。陈鎏,字子兼,号雨泉,吴县(今江苏苏州市郊)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四川右布政使。陈鎏善书法,与祝允明、文璧先后各成一家。本集所载诗,自嘉靖壬辰(15

  •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不分卷。清刘文淇(详见《左传旧疏考正》)撰,子毓崧(1818-1867)、孙寿曾(1838-1882)续撰。文淇祖孙三代都是著名经学家。毓崧字伯山,一字松崖,道光二十年(1840)优贡生。传父《左传》

  • 林文忠公遗集

    四种,四十一卷。清林则徐(1785-1850)撰。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嘉庆年间进士,任东河河道总督及江苏巡抚时,曾治黄及兴修水利。道光十八年(1838),在湖广总督任内,禁止鸦片,卓著

  • 深衣释例

    三卷。清任大椿(1738-1789)撰。任大椿,字幼植,又字子田,江苏兴化县(今江苏兴化)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恩科举人,三十四年(1769)进士,累官御史,尝充四库编修,尤长名物,著有《经典弁

  • 成都县志

    六卷首一卷。清王泰云修,衷以埙纂。王泰云,字春谷,安徽南陵人,嘉庆十六年(1811)任成都县知县。衷以埙,字声元,号雅堂,南昌人,乾隆进士,曾任四川乐山、巴县知县,著有《留耕堂文稿、《诗稿》。《成都县

  • 道峰集

    六卷。明章适(约1561前后在世)撰。章适,字景南,号道峰,兰溪(今浙江兰溪)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礼科给事中,因疏请景裕二王出阁讲读,忤旨告归。著有《道峰集》。是集乃是

  • 孔子编年

    五卷。旧本题宋胡舜陟撰,实即舜陟命其子胡仔作。胡仔字元任,号苕溪渔隐,南宋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后流寓吴兴(今属浙江),生卒年不详。历任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知晋陵县等职。晚年著有《苕溪渔隐丛话》。《

  • 开国方略

    即《皇清开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