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卷,清郝懿行撰。郝懿行生平见“尔雅义疏”。郝氏自序云:“命名《证俗文》,盖慕服子虔《通俗文》,兼取《儒林传》疏通证明之意云。”不分门类,而每卷材料大致以类相从,卷一叙饮食,卷二叙服饰,卷三叙用具,
不分卷。清蓝鼎元撰。蓝鼎元(1680-1733),字玉霖,别字任庵,号鹿州,福建漳浦人。少孤力学,通达治体。雍正年间官至广东普宁知县、广州知府。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爆发了朱一贵领导的反清起义
十卷。清汪绂(1692-1759)撰。汪绂原名烜,字灿人,别号双池。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汪氏自幼十分聪颖,勤奋好学。对星历、地志、乐律、兵制、医卜诸学均有研究。约五十岁后得补邑痒生。著有《药性》、
十二卷。宋道潜(生卒年不详)撰。道潜,俗姓何,原名坛潜,于潜(今浙江杭州)人。道潜居杭州智果寺,内外典籍遍读。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交情颇深。其性格偏执,憎凡夫俗子如仇,因此其诗语少含蓄,落落
四种,十四卷。清李超琼撰。李超琼字惕夫,合江(今属四川省)人,生卒年不详。幼年读书成都,二十九岁从军辽左,随陈海珊观察,行巡辽阳、海城,入凤凰城。在辽八年,辅佐陈海珊办理边务。后官江苏等县知县。四种为
一卷。明刘珏(1410-1472)撰。刘珏,字廷美,号完庵,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明正统三年(1438)举人,授刑部主事,迁山西按察司佥事,居官多有善政。著有《完庵诗集》。珏工书画,行草师李邕,绘画
不分卷。清黄奭辑。据隋、唐史籍载有《礼纬》三卷已亡逸。黄奭从群书引文中辑出仅二十五条。其书主要内容是帝王兴起与天象的感应、天子的仪容服色以及正朔等事。汉代通行的《仪礼》本是士礼,天子之礼只是士礼上推而
一卷。三国魏王肃撰,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著录《毛诗义驳》八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毛诗杂义驳》八卷,均已佚。马国翰序云:“王肃注《毛诗》以《郑笺》有不合于毛者,因复为此书。曰《义驳》者,驳
一卷。没有撰者姓名。每篇后皆有陈澧评语,疑为张维屏所撰。因为张氏曾为湖北黄梅县令,篇中有“余尝自龙坪至黄梅”语,而张氏又素与陈澧相善。书中只有文章五篇,都是解说《禹贡》的。其说彭蠡,据《史记·封禅书》
四卷。明毛宪撰。毛宪字式之,别号古庵。正德进士,官给事中。有《古庵文集》。毛宪在谏垣共八年,所上共三十一疏,集前有乡试策一篇,《谏垣奏草》在《古庵文集》外单独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