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慧琳一切经音义

慧琳一切经音义

一百卷。唐代释慧琳(737-820)撰。慧琳,俗姓裴,疏勒国人,幼习儒学,出家后住京师西明寺,师事不空三藏,对印度的声明、中国的训诂,都有深入的研究。在以往各家音义基础上,他更根据《韵英》、《考声》、《切韵》等以释音,根据《说文》、《字林》、《玉篇》、《字统》、《古今正字》、《文字典说》、《开元文字音义》等以释义,兼采一般经史百家学说,以佛意为标准详加考定,于唐贞元四年(788)至唐元和五年(810),历时二十三年撰成《一切经音义》一百卷。《慧琳一切经音义》一书,亦称《一切经音义》,是为经典文字音义的注释之作。它将佛典中读音与解义较难的字一一录出,详加音训。并对新旧音译的名词一一考正梵音。所释以《开元释教录》入藏之籍为主,兼采西明寺所藏经,始于《大般若经》,终于《护命法》,总共一千三百部,五千七百余卷,约六十万言。凡玄应、慧苑、云公、基师等旧音可用的则用,余则自撰。用旧音处,也往往加以删补改订,非前后诸家音义所能及。《一切经音义》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其学术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慧琳注经,以汉儒小学家以字音释字义的原则,使人由普通义而明其理。改正了以往直译或意译佛经所存的讹略、笔受“妄益偏旁,率情用字”,书写中存在的增减点画造成的“真俗并失”,“句味兼差”,以及传抄错误。从而使唐开元入藏的佛经,得此书之助,大都可以理解,为佛教义学做出了贡献。第二、在文字学方面,慧琳《一切经音义》为增补订正旧音、旧字做出了贡献。第三,在音韵学方面,慧琳《音义》所引《说文解字》,则保存了古音,可为研究古韵和音读者之助。《一切经音义》在国内早已失传,自清光绪初年复得之于日本。其学术价值一是后人用来辑佚,二是用来考史。不足之处是,也有把古字误为俗字的,讹字也有没纠正的,也有因失检而自错乱的。但此书仍不失为佛教文籍中的重要之作。现见载版本有日本东狮谷白莲社本。

猜你喜欢

  • 孤臣述

    一卷。明末许令渝(生卒年不详)撰。令渝,浙江海盐人,崇祯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明亡后返归故里,未几而卒。著有《容庵存稿》三卷。该书述其自崇祯十六年(1643年)至永历二年(1648年)五年间所亲身经历

  • 东山草堂迩言

    六卷。清邱嘉穗(生卒年不详)撰。邱嘉穗,字实亭,上杭(今福建省上杭县)人。康熙举人,官归善知县。著有《考定石经大学经传解》、《陶诗笺》、《东山草堂文集》等。《东山草堂迩言》是邱嘉穗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

  • 玄真子

    一卷。唐张志和(生卒年不详)撰;附天隐子一卷。唐无名氏撰。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年十六游太学,举明经,肃宗时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获罪被贬为南浦尉,赦免后隐于江湖

  • 孟子拾遗

    一卷。清胡清瑞(详见《论语赘说》)撰。是书大抵皆斥程朱的名尊孔子而实背孔子,取郑注及本书以相申发阐明,谓:“以经诂经,或冀谬不千里耳。”以为《孟子》一书于汉唐时只是传不是经,盖儒者徒托空谈,与《诗》、

  • 览古评语

    五卷。明陈师(生卒年不详)撰。陈师,字思贞,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而其自署为钱唐,并说考之《汉书》,不当从土旁。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会试副榜,授华亭县教谕,官至永昌府知府。著有《览古评语》、

  • 灵枢

    见《灵枢经》。

  • 内训

    一卷。明仁孝文皇后(1363-1407)撰。仁孝文皇后姓徐,中山王徐达长女,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洪武九年(1376),册封为燕王妃。燕王朱棣即位,册封为皇后。她采《女宪》、

  • 桂坡集

    十五卷。明左赞(?-1489)撰。左赞,字时翊,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生年不详。明天顺元年(1457)进士,授吏部主事,历浙江参政,官至广东布政使。著有《桂坡集》。是集。分为前集五卷,后集八卷,皆为

  • 盈亏广义

    一卷。清华蘅芳(详见《代数术》)撰。《盈亏广义》是华蘅芳有限差分方法在盈亏问题的应用。以《积较术》卷三给出的“积较还原表”中的第二种华氏数解盈亏类问题八类,视勾股为盈亏问题用差分法解之亦八题,多为《杂

  • 圣贤像赞

    六卷。清吴高增(生卒年不详)撰。吴高增,字敬斋,嘉兴县(今属浙江)人。官山阴训导。该《圣贤像赞》勒成于乾隆十七(1753)年,共六卷,收像八十四幅,圣像摹自吴道子本,诸贤像则为山阴陆振宗所绘,像之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