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

十卷。梁代释宝唱(生卒年不详)撰。宝唱,俗姓岑,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人。少怀恢敏,清贞自苦,勤田为业。靠“傍求庸书”而学,他强识文彩,铺瞻义理,愈发对佛学产生浓厚兴趣。十八岁投僧祐律师出家为僧,学习经律,常住庄严寺。曾从处士顾道旷、吕僧智等习听经史、《庄》、《易》。齐末避乱于浙江、福建,505年重回京师,被敕为安寺主。曾参与僧伽婆罗译场。受梁武帝之命,编有《经律异相》、《续法轮论》、《众经目录》、《饭圣僧法》、《名僧传》、《比丘尼传》等佛教文籍。宝唱所撰《慈悲道场忏法》古分三卷。第一卷,即今第一二卷,内分六章:一、归依三宝,二、断疑,三、忏悔,四、发音提心,五、发愿,六、发回向心。第二卷即今第三、四、五、六卷,内分四章:一、显果报,二、出地狱,三、解怨释结,四、发愿。第三卷即今第七、八、九、十卷,内分五章:一、自度,二、为六道礼佛,三、回向,四、发愿,五、嘱累。全忏法礼佛有一千二百七十五尊,列有维卫佛等七佛,善住等十佛,拘留孙佛等千佛等。此忏法“既包括幽奥”,又“详略古今”。千古流传,为大乘律宗汉地撰述之要籍。佛教界称它为“灭罪之明灯、悔过之通轨。”是研习律宗学人必读之书。现有金陵刻经处本。

猜你喜欢

  • 治平胜算全书

    十二卷。清年羹尧(?-1725)撰。年羹尧,字允恭(一作亮工),汉军镶黄旗人,湖北巡抚遐龄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累官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行军所至,杀戮甚众。为雍正心腹大臣,备极宠荣。

  • 吴越钱氏传芳集

    二卷。明钱筠、钱同编。钱筠字飞卿,钱字章卿,绍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本书收录钱氏一家之诗,自吴越武肃王镠至明诸生淮。计六十二人,一百三十一首。本书成书前,吴越文穆王元瓘有《锦楼集》,忠懿王俶

  • 柳下词

    一卷。清周清(生卒年未详)撰。周清字木君,荆溪(今江苏宜兴)人。本书收词五十六阕。清思力挚,琢字炼句,骤视之,似学梦窗,察其蹊径,亦不尽从四稿而来。如〔菩萨蛮〕云:“隐隐棹歌声,随流入太清。”〔庆清朝

  • 南韵斋帖

    四卷。清荣郡王绵亿书。绵亿为荣纯亲王永琪之子,谥曰恪。永琪为清高宗乾隆皇帝之第五子。此帖于嘉庆时刻成。内容不按卷次,为《书七种》、《和御制诗》、《临米帖》、《〈孝经〉古本》、《临赵文敏〈兰亭〉》、楷书

  • 水经注笺

    四十卷。朱谋玮撰。朱谋玮,字郁仪,封镇国中尉,明宗室后裔,著有《周易象通》、《水经注笺》等书。朱谋玮读郦道元《水经注》,认为徵引极为详博,惟以传写既久,讹误相仍,经注混淆,为世病诟,因撰成是书,以传真

  • 岭西杂录

    二卷。清王孝泳(详见《后海堂杂录》)撰此书是王孝泳游广西时所作。其中记述了粤事,而且有所考证议论,以岭西而名,但不记述其风土之内容。其中评李贽、屠隆、祝允明都极确切。其论徐炯注、李商隐文集、程婴、公孙

  • 三洲诗脍

    八卷。明沈淮(约1561前后在世)撰。沈淮字澄伯,仁和(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此集共八卷,前后无序跋,亦无目录,其完阙不可考。其诗则体格尚未成就,累句亦多。此集有浙江

  • 广销夏

    一卷、广辟寒一卷、销夏补 一卷、辟寒补 一卷、销夏再 一卷、辟寒再一卷、寒、夏合再 一卷。明周诗雅(详见《南北史钞》条)撰。此书本于陈继儒《销夏》、《辟寒》二书,更著此以推衍之。其编拾丛杂,较之陈继儒

  • 豫章文集

    十七卷。宋罗从彦(1172-1235)撰。罗从彦,字仲素,南剑沙县(今福建沙县)人。以累举恩授惠州博罗县主簿。素慕杨时,时为萧山县令,从彦徒步去问学于他。后入罗浮山,筑室静坐,绝意仕途。朱熹曾说:“龟

  • 周易象义

    十卷。清杜文亮撰。文亮字月峰,江西南丰人,乾隆时贡生,于诸经多有论著。作者自序曰:圣人观其象,系辞以明吉凶,君子观其象而玩其辞,古名曰《周易象义》,旨在使人了解象与义并重,分之则不得其解,合之则尽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