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慈利县志

慈利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吴恭亨纂修。吴恭亨字岩村,邑人,贡生,经明行修之士。《慈利县志》光绪二十二年(1897)刻本,此志图四,分疆域、山水、都区、建置,开方计里,标识图例,不类疏庸之作,极精审可观。其志山水,先溯干流之源,再详支流所注,于境内诸山之脉界,地域相距之里程,及其形胜名迹,靡不罗列,灿然大备。其且能据地稽之前史,穷源竟委,援古证今,实别具卓识。食货详论吏胥征赋浮滥苛索之积弊,多存史实,足信今传后。综观全书,考据博洽,体例谨严,其编次之法虽与诸志互有异同,然体裁悉访史传,叙事简括,文亦朴雅入古,非涂有心得者未能为也。② 二十卷,首一卷,民国田兴奎修,吴恭亨纂。田兴奎,凤凰人,曾任慈利县长。吴恭亨,慈利县人(见光绪二十二年《慈利县志》条)。民国十年(1921)慈利县议会议决开馆修志,十一年(1922)六月吴恭亨自长沙归,始主纂事,至十二年(1923)十月书始成。《慈利县志》民国十二年(1923)铅印本,为二十卷首一卷。首为图二十七,表四十二,图目曰疆域、都区、山水、建置、县城、街道、学区、氽湖、廖家山铅矿。正文分为:卷一至卷四,曰地理,以沿革、疆域、天度、沿革表、旧都区表、澧水、泸水属之。卷五,曰户口,以户口表、富庶表属之。卷六,曰实业。卷七,曰建置,以城郭、议会、廨署、警察所、教育会、劝学所、学校、邮政局、电报局、警备队、演武场、财产保管处、仓储、农会、保商局、桂香楼、泸澧亭、尊经阁、同善堂、栖流所、市集表、桥渡表属之。卷八、曰财政,以国家财政收支表、地方财政收支表、学款收支表、钱粮表属之。卷九,曰教育,以学校表、学生毕业表、学区表、学田田表属之。卷十,曰议会,以中华民国统一政府第一届议员表、湖南自治省第一届议员表、选举区域表属之。卷十一,曰祠祀,以寺观表、家庙表属之。卷十二至卷十三,曰职官,以三国吴至元职官表、明清职官表、明清九溪职官表、今代职官表、行政各局所职名表、职官志属之。卷十四至卷十六,曰人物,以宋元明科举表、清举贡表、明清武举表、宋至清他途仕宦表、清仕宦表、今代仕宦表、律师表、人物志属之。卷十七,曰风俗。卷十八,曰事纪。卷十九,曰艺文。卷二十,曰序。此志图有标例,用铜板制之,精审可观。地理叙述山水情况,考溯源流,十分清晰。户口、富庶两表,一能正其前减削而后浮滥之数;一能知全邑民力之盛衰,垂诸典册以资考镜,可谓信今传后之著。祠庙兼及家庙,并附其庙产,为表厘然。职官、人物分为表志,事纪汇列编年,皆搜采宏富,记载详实。

猜你喜欢

  • 春秋董氏学

    八卷。清康有为(详见《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撰。作者认为《春秋》一书专为改制而作;《春秋》改制,在义而不在事与文;《春秋》之义,在口说而不在经文;《公羊》家详素王改制之义;《春秋繁露》得孔子立制之本;文

  • 古书之句读

    《古书句读释例》之初名,见“古书句读释例”。

  • 周礼今释

    六卷。清杜文灿(?-1886)撰。文灿字子白,广东南海人,道光举人,曾官知县。师从陈澧(1810-1882)。另有《易大义补》一书,已著录。《周礼今释》一书,以清制阐释《周礼》制度。所释大多恰如其分。

  • 管子校正

    二十四卷。清戴望(1837-1873)撰。戴望,字子高,浙江德清人。清同治年间,任金陵书局校勘。著有《管子校正》、《颜氏学记》等多种著作。戴望对散录于群书中的《管子》言论,加以整理,按照《管子》一书的

  • 融堂四书管见

    十三卷。宋钱时(详见《融堂书解》)撰。包括《论语》、《孝经》、《大学》、《中庸》,均先列经文,略加音训,再诠释其大旨于后。其中《孝经》用古文,《大学》只分为六章而不分经传,又舍《孟子》而取《孝经》,与

  • 论语郑氏注残卷

    此卷自《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起,至《乡党》篇末止。前二行有残缺,《泰伯》、《子罕》、《乡党》三篇皆首尾完整。卷末有“维龙纪二年二月敦煌县”十字。其篇次则《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与

  • 金堂县续志

    十卷首一卷,清王暨英修,曾茂林纂。王暨英,曾任金堂县知事。曾茂林,邑人,举人。考金堂县,唐为金水县,后晋为汉城县,宋为怀安县,元为怀州,明称为金堂县,迄无更易。金堂县志创修于嘉庆知县谢维杰,同治间续于

  • 氏族笺释

    八卷。清熊峻运(生卒年不详)撰。熊峻运字在湄,新建(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本书取百家姓氏,以文义别为纂次。共四百六十八姓,每姓各缀以四六俪语。

  • 乔中和说易

    十卷。明乔中和撰。中和字迁一,河北内丘人,官至山西太原府同知。其书卷一为图说,从刘牧说即九为河图,十为洛书。卷二以下为发挥卦象、彖传、爻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之义例。卷首有族人乔若雯序。今存

  • 石淙稿

    十九卷。明杨一清(1454-1530)撰。杨一清,字应宁,安宁(今属云南)人,徒居丹徒(今属江苏)。8岁以奇童荐入翰林,成化八年(1472)即为进士,后累官至兵部、吏部尚书,入内阁,谥文襄。著有《石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