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忆江南馆词

忆江南馆词

一卷。清陈澧(1810-1882)撰。陈澧字兰甫,广东番禺人。年十七为县学生员,年十八由翁心存送入广州粤秀书院学习。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其后数应礼部试皆不中,以大挑二等选授广东河源县训导,任职仅两月即辞去。又拣选知县到班,不就,之后任广州学海堂长数十年。晚年主讲菊坡精舍。光绪七年(1881)以“耆年硕德”,被授予五品卿衔。以儿时入曾家之东塾上学,后常以“东塾”名其著作,人亦称东塾先生。曾从张维屏学诗,从侯康问经,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乐律音韵和算术均有所钻研,号称博学。青年时期喜填词写诗,后以经学家著称。治学主张沟通汉学与宋学,不立门户。社会思想主张返朴归真,比较保守。部分诗通俗古朴,有如歌谣,内容也较有社会意义。著有《忆江南馆词》、《陈东塾先生遗诗》、《东塾集》、《东塾类稿》、《琴律谱》、《考正德清胡氏禹贡图》等。本书初名《镫前细雨词》。后并合新旧诸作,题曰《忆江南馆词》。晚年复手自删定,仅二十五首。卒后,其门人汪兆镛得其手稿,复采获四首,附录为集外词,共二十九首。又参证粤东词抄所选,及传写异同字句,为校字记一篇而刊行。卷首有道光二十四年(1844)作者《自序》、民国元年(1912)陈宗颖《序》。正文有陈澧早年在广州参加越台词社之作,道光二十一年(1841)赴京应试报罢感怀之作。澧词虽多少年之作,而清新婉雅,持律亦不苟。澧明于声律,尝撰《声律通考》,颇有驳正《燕乐考原》之处。然此本有〔凤凰台上忆吹箫〕一阕。自注云:“万红友词律,载此调李易安词,休休者回去也。谓第二休字用韵,非也。易安此词,已有欲说还休句,不当重休字。余此阕以易安填,而山字不用韵,以正万氏之误。”澧说殊为不合。乐府雅词休休作明朝,疑亦避复而改,不可据之。万氏谓休字入韵,其说甚是。有民国三年(1914)番禺微尚斋刻本。

猜你喜欢

  • 国风尊经

    一卷。明陶宗仪撰。宗仪字九成,黄岩(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约元惠帝至正二十年前后在世。工诗文,深究古学。元时,举进士,一不中即弃去。家贫,教授自给。洪武初累征不就。晚年,有司聘为教官。常客松江(今

  • 同文千字文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卷首有天启(1621-1627)中田艺蘅序。中分“好爵自縻”以上为上卷,“都邑华夏”以下为下卷。每字先列楷体,注以音义,次以篆隶草诸体附之。更于篆体以下说解字形。从田序可知,是书作

  • 三忠文选

    ① 十六卷。明胡接辉(生卒年不详)编。胡接辉字笃父,江西庐陵(今吉安)人。官监察御史。此书成于崇祯十年(1637)。选录宋胡铨、周必大、文天祥之文。曰三忠者,是因铨谥忠简、必大谥文忠、天祥谥忠烈之故。

  • 新集备急灸经

    一卷。不著撰人。据考当为唐五代之作。书中言灸不言针,显与王焘所作《外台秘要》极言针能死活人之说暗合,当有师承关系。书前有小序一首,句式整齐,骈丽对偶,述撰作要旨:“四大成身,一脉不调,百病皆起。或居偏

  • 镇海县新志备稿

    二卷。民国盛鸿焘,董祖义纂。盛鸿焘字蔚堂,广东香山人,光绪八年举人,光绪末年任镇海县知事。董祖义字颖笙,邑人,光绪二十八年举人。《镇海县新志备稿》民国二十年(1931)上海蔚文印刷局铅印本。全书二卷,

  • 经史问答

    十卷。清全祖望(1704-1755)撰。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自署鲒埼亭长。乾隆元年(1736)进士,选庶吉士。因忤首辅张廷玉,辞官返里,绝意仕途,主讲蕺山、端溪书院。读书著述,至老不辍。著有《鲒埼亭

  • 字鉴

    五卷。元李文仲(生卒年不详)撰。文仲长州(今江苏吴县)人,自谓“吴郡学生”,其字号、生平无考。这是正字的书,文仲续其从父世英《类韵》之作。世英以为六书之中惟假借难以解说,便撰辑《类韵》二十卷,以字为本

  • 痘疹博爱心鉴

    二卷。明魏直(生卒年不详)撰。魏直,字廷豹,号桂岩,萧山(今属浙江省)人。善诗文,通医理,以医闻名于吴越间,尤长于小儿痘疹证治。此书又名《痘疹全书博爱心鉴》,简称《博爱心鉴》,成书于嘉靖四年(1525

  • 问义轩诗钞

    二卷。《胜草》一卷。清庄纶渭(约1757年前后在世)撰。庄纶渭字对樵,号苇塘,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定海县知县。著有《问义轩诗钞》。是集为庄纶渭亲手编定。凡二

  • 独诵堂遗集

    六卷。清李佳(约1870-1902)撰。李佳,字瘦生,江苏丹徒人。诸生。少家贫力学,结发读书,即肆力于汉魏之文。他对建安以来迄李唐之诗,尝为《二十四贤赞》,首推屈原,次列宋玉、贾谊、司马相如、王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