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德国议院章程

德国议院章程

一卷。清徐建寅译辑。徐建寅(1845-1901),字仲虎,一名寅,江苏无锡人。同治年间,在江南制造局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光绪初年任驻德国使馆参赞,并赴英、法等国考察。本书就是徐建寅在这一时期,利用工作之暇,博稽西方要籍而译辑的。共分九章:第一章“开院之规”,第二章“前列诸人”(即公举首领),第三章“商办三事”,第四章“诘问政令”,第五章“议事之序”,第六章“议事厅规例”,第七章“请假补缺”,第八章“折奏”,第九章“会末之规”。书前有目录,目录之后列有德国议院(实即普鲁士议院)坐位图。本书对德国议院工作章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搜辑和整理,可补当时流行的《列国政要》之不足。本书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江标刊刻出版。江标(1860-1899),字建霞,江苏元和(今吴县)人。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入同文馆研究中外形势。光绪二十年任湖南学政。次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当时,中国人痛感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掠夺,已使国家极弱极贫,几无任何应战能力;要使国家转臻富强,就要向西方学习。那么,向西方学习什么呢?国人谈论最多的,就是建立议院的好处。这就使江标认识到,国人对议院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于是立即刊刻了《德国议院章程》,并在《序》中指出,德国议院事繁、例严、法密、语公,中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到手的,他还认为德国议院所起的“窒碍”作用“甚于中国”。有湖南刊本。

猜你喜欢

  • 鹿城书院集

    无卷数。明邓淮(生卒不详)撰。邓淮,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官温州知府。其为温州知府,因南宋时温州文人游学二程(程颢、程颐)、张(张载)、朱(朱熹)的有周行己等23人,

  • 附广肘后方

    见《肘后备急方》。

  • 梦蕉诗话

    二卷。明游潜(约1515年前后在世)撰。游潜生平详见《博物志补》辞目。是书为明代论诗著作,其内容大多作者读诗之感受,诗论主张不多。但其主张诗应别于经、史,反对以理作诗,应属卓见。然所论诸诗,明人居其大

  • 大拙堂集

    九卷。明杨载鸣(约1551前后在世)撰。杨载鸣,字虚卿,江西泰和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通政使。著有《大拙学集》。是集凡九卷。前六卷为杂文,次二卷为诗,末卷则为杂著。杨载鸣为明

  • 学记臆解

    一卷。清刘光蕡(生卒年不详)撰。光蕡,字焕堂,号古愚,咸阳(今陕西咸阳县)人。光绪(1899)举人。幼孤贫,弱冠,避回汉之争于醴泉兴平,为人磨麦鬻饼求食,而读书不倦,淡于仕进,喜治经学,且以为经学应归

  • 增订春秋世本图谱

    一卷。清徐镇撰。徐镇字筠谷,江阴(今属江苏省)人。该书考订春秋列国世系源流,作成图谱。有清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叶廷甲校刊本,水心斋叶氏藏板。

  • 汪刻隶续

    二十一卷。宋洪适撰。清汪日秀校刊。参见《汪刻隶释》。是本刊于汪氏校刊《隶释》之次年,即乾隆四十三年(1778)。当时汪氏跋于卷末,谓是本乃据金风亭长藏抄之本校以近刻而成。所谓近刻,系朱彝尊据范氏天一阁

  • 庄子

    十卷。战国时庄周(前369?-前286?)撰。庄周,后世尊称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或说安徽蒙城)人。约生于周烈王七年,卒于周赧王二十九年,与孟子同时而稍晚。据史料记载庄子年青时在蒙地做

  • 受经堂汇稿

    五种,十四卷。清杨绍文编辑。杨绍文字子掞,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随其父杨梦符侨居常州,官镇洋县丞。受经堂是当时著名学者张惠言在京师的讲学之所,绍文曾与金式玉、董士锡、江承之等人师事张惠言。后张惠

  • 国朝文类

    七十卷。《目录》三卷。元苏天爵(1294-1352)编。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生平事迹见《滋溪文稿》条。天爵曾三居史馆,预修武宗、文宗实录,于元代史事掌故,最为娴习。此书所录诗、文八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