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阳溪集
六卷。明徐灿(约1550前后在世)撰。徐灿字文华,后更字本充,号阳溪,奉新(江西西北)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尝馆于严嵩家。一日严嵩与朝官饮宴,方献酬,客皆跪而受爵,徐灿遂慨然辞归。著有《阳溪集》。是集凡六卷。徐灿平生喜讲良知之学,故其文皆质朴,诗亦类似击壤派。是集列入《四库全书·存目》。
六卷。明徐灿(约1550前后在世)撰。徐灿字文华,后更字本充,号阳溪,奉新(江西西北)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尝馆于严嵩家。一日严嵩与朝官饮宴,方献酬,客皆跪而受爵,徐灿遂慨然辞归。著有《阳溪集》。是集凡六卷。徐灿平生喜讲良知之学,故其文皆质朴,诗亦类似击壤派。是集列入《四库全书·存目》。
一卷。清王定柱撰。是书首有自序,大意以为朱子与《大学》,尤殚精力,独格物一节,补经所缺,纷纷讥病。是书虽于程朱不尽合,但不致戾程朱,诚正轨辙。其分章取李光地所定古本,也不尽依之。如第二章李本连“淇澳”
十六卷。清陆心源(1834-1894)辑。生平详见《唐文拾遗》(辞目)。此书为《唐文拾遗》之续编。凡十六卷。《唐文拾遗》行世之后,陆心源又陆续得唐文三百余篇,厘为十六卷。上自朝廷诰敕、以及碑铭序记之文
一卷。周田俅(约前360-300)撰。田俅或作田鸠,齐人。《汉书·艺文志》墨家类有《田俅子》三篇,注:先《韩子》。《隋书·经籍志》:“梁有《田俅子》一卷,亡。”新、旧《唐书》不著录,说明该书已佚。清人
一卷。东汉马融、王肃撰。清臧庸辑。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扶风)人,官至南郡太守,为东汉中叶时大经师,于《诗》、《书》、《三礼》、《三传》、《孝经》、《论语》及《易》等皆有注。马融《周易章句》十卷
①十卷,清周廷桂修,杨际春纂。周廷桂,字月枝,直隶东光县人,吏员,官枝江知县。枝江,秦以蜀江至此的分支为诸州,因以名县。宋元以前县志无考。明成化知县关忠创修,正德知县成斐续修,嘉靖知县柳华、董燧三修、
四卷。明黄润玉(详见《四明文献录》条)撰。此书由黄润玉之孙黄溥辑录而成,内容均为其平日言论,共四卷,分四十类。其中间有新意,但舛误者也不少。如引礼公子之子孙有封为国君则世世祖是人,遂谓宋太祖当居始祖庙
六卷。林纾编。林纾,闽县(今属福建省福州市)人。清光绪中节录《明史纪事本末》以成该书,供教授明史之用。传本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成学堂铅排本。
一卷。唐释彦悰撰。释彦悰,生卒年及里贯不详。大概为唐太宗时僧人。释彦悰收录他在京城所见名画,加以品评题记,共集三十七人的画作,以续姚最《续画品》,故题该名。书前有释彦悰自序,记述其成书始末。其书中品评
三卷。清孔广森(1752-1786)撰。孔广森,曲阜(今属山东省)人。字众仲,一字撝约,号轩。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曾官检讨。以孔子六十八代孙,袭封衍圣公。少曾受业于戴震、姚鼐,专攻经史小学,
一卷。清胡常德(生卒年不详)撰。常德字少芸,松江府娄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优贡生,读书于学古堂。是书为胡氏读《说文》笔记,共15则。其中多非难段注,非但不能切中要害,反而暴露自身学无根底。是书有光绪间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