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庭帏杂录

庭帏杂录

二卷。明袁衷(生卒年不详)撰。袁衷字秉忠,东莞(属广东省)人。正统进士,授户部主事。历悟州府知府,改平乐府、永州府,所至公正廉明,百姓蒙其惠。袁衷尤长于诗文。著有《庭帏杂录》、《竹庭稿》等。此书是袁衷等辑录其父母之训,由钱晓校订而成。书末钱晓跋中说:“《庭帏杂录》者,吾内兄袁衷等录父参坡公并母李氏之言也。参坡初娶王氏,生子二,曰衷、曰襄。衷五岁,襄四岁,王氏殁。继娶李氏,生子三,曰裳、曰表、曰衮。衮十岁,参坡公亡,又二十七年李氏弃世。故衷、襄所录父言居多,而衮幼不及事父,独佩母言自淑耳。”此书颇类似家训,也多记其父母之善行。如:“比邻沈氏世仇予家,吾母初来,吾弟兄尚幼。吾家有桃一株,生出墙外,沈辄锯之。予兄弟见之,奔告吾母,母曰‘是宜然。吾家之桃,岂可僭彼家之地。’沈亦有枣生过予墙,枣初生,母呼吾弟兄戒曰:‘邻家之枣,慎勿扑取一枚。’并诫诸仆为守护。及枣熟,请沈女使至家面摘之,以盒送还。吾家有羊走入彼园,彼即扑死。明日,彼有羊窜过墙来,群仆大喜,亦欲扑之以偿昨憾。母曰:‘不可’。命送还之。沈某病,吾父往诊之,贻之药。父出,母复遣人告群邻曰:‘疾病相恤,邻里之义。沈负病,家贫,各出银五分以助之。得银一两三钱五分,独助米一石。由是沈遂忘仇感义,至今两家姻戚往还。”等等。此书有《学海类编》(道光本、影印道光本)本等。1959年商务印书馆据《学海类编》本补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猜你喜欢

  • 会语支言

    四卷。清代陆鸣鳌撰。陆鸣鳌字石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官居河南知县。罢官后入书院讲学。此书是作者辑录平时的议论、问答之类札记撰成此编。全书主要内容为以“习静、养生、阑入”等观点来阐述“心性”,内容观

  • 神异记

    晋王浮撰。生卒年不详。王浮是个道士,约西晋惠帝时人,官祭酒,曾作《老子化胡经》以诬谤佛法。事见梁慧皎《高僧传·帛远传》。原书已佚,清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著录,未言卷数,亦不知亡于何时。《太平御览》

  • 经义考补正

    十二卷。清翁方纲(详见《诗附记》)撰。《四库全书总目》把朱彝尊《经义考》列入史部目录类,很不合适。张之洞《书目答问》把它列入经部总义类,较为妥当。方纲本书也是如此。本书虽多补正,但往往有举其细而遗其巨

  • 推篷寤语

    九卷。余录一卷。明李豫亨(生卒年不详)撰。李豫亨,字元荐,松江(今上海)人。著有《推篷寤语》、《三事溯真》等,多涉释道家言。书首自序中言:“舟之亡所见者,篷蔽之;人之懵所知者,寐障之。此书欲启昔之寐,

  • 劝善书

    二十卷。明仁孝皇后撰。仁孝皇后徐氏,为中山王徐达之长女。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太祖朱元璋闻其贤涉,于洪武九年册为燕王妃。燕王朱棣即位,册为皇后。并说:“南北每年战斗,兵民疲敝,宜与休息。”又言:“

  •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

    六十七卷。清觉罗德洪等奉敕修。原题《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考隆通显功文皇帝实录》,简称《清太宗实录》,今从封面题。是书始修于顺治九年(1652),一直拖延未成,康熙十二年(1673)开史局

  • 新吾吕先生集

    二十一种,五十五卷。明吕坤(详见《四礼疑》)撰。新吾为吕坤之号。吕坤著述颇多,《四库全书》著录有《明职》等,《四库全书总目》收其著录及存目书九种。《新吾吕先生集》二十一种为《去伪斋文集》十卷、《呻吟语

  • 长春真人西游记地理考证

    一卷。清丁谦撰。丁谦,详见《西游录地理考证》。元太祖时,丘处机应诏赴大雪山,其弟子李志常随从,记往返道途见闻成是编。原载道藏中。《元史》有丘处机传,李志常号真常子,《元史·宪宗本纪》载道士李真常掌道教

  • 大学顺议

    一卷。清丛秉肃(生卒年未详)撰。秉肃字恭作,山东文登人。穷居授徒,以终其身。是书一遵朱子章句,循文敷衍,不参他说,也别无申发阐明,为学子治帖括计。但是书贯穿融会,便于儿童启蒙诵读学习。卷首有张井、李湘

  • 双溪醉隐集

    六卷。元耶律铸(1221-1285)撰。铸字成仲,号双溪。耶律楚材子。义州(今辽宁义县)人。累官中书左丞相。史称铸“经济不愧其父,而文章亦具有父风。”(《四库全书总目》)明钱溥内阁书目有耶律丞相《双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