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己任编

己任编

八卷。清杨乘六(生卒年不详)辑,王汝谦补注。杨乘六字以行,又字云峰,湖州(今属浙江)人。著有《临证验舌法》、《潜村医案》等书。此书又名《医宗己任编》。书名取范仲淹名句“以天下为己任”之意。此书为丛书,辑于雍正三年(1725),辑录清代医书四种,约十万字。包括高斗魁《四明心法》三卷,《四明医案》一卷,吕留良《东庄医案》一卷,董废翁《西塘感症》三卷,内容涉及中医诊断、临床治验等。杨氏加以评注,汇为一编,以高斗魁之书为主,吕留良、董废翁二书辅之。高斗魁,字旦中,号鼓峰,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习医二十余年,研究《内经》,旁参张介宾、朱丹溪、赵献可、薜立斋诸家之说,往来两浙,颇有医名。其《四明心法》成书于雍正三年(1725)。上卷、中卷载诊法、脉义、方论、药物等八篇,高氏认为临证应先察内外、脏腑经络、新久虚实、食痰气血,并以脉合诊。治疗则按五行生克关系,以二十五方概治五脏诸病。力阐薜己、赵献可对六味丸、八味丸加减用法。对滋肾生肝饮、疏肝益肾汤等方剂备加推崇。下卷分述中风、伤寒、咳嗽等内、外、妇、儿各科凡二十五病证治及治验。审病因偏重内因,且重视精神致病因素。察病机尤重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注重真阴真阳偏盛偏衰。对郁症的脉证治疗有独特见解,创用滋水清肝饮、疏肝益肾汤等治疗阴虚郁证和肝虚胃痛。其学对后人吕留良、董废翁等影响颇大。《四明医案》载疑难病例二十八案。高氏善用温补,临床多宗薜立斋脾肾双补,对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八味丸等各方剂应用得心应手,颇有效验。此外应用六味丸加肉苁蓉治便秘,用滋水清肝饮治小儿惊证等也有独到之处。吕留良又名光纶,字用晦、庄生,号晚村,又号何求山人。石门(今浙江桐乡)人。学识渊博,诸子百家,无所不读,不仅文学造诣颇深,医术亦精湛,著有《吕氏医贯》、《赵氏医贯评》等书。学术上受薜立斋、赵献可、张景岳诸家影响,主张脾肾并重,擅于温补。其《东庄医案》集录三十条临证治验,案中夹叙夹议,师古而不泥古,立法处方颇有独到之处。董废翁为浙江人,生平事迹不详。学术上多宗薜立斋、赵献可之学。其《西塘感证》成于雍正三年(1725)。为专论四时感证之作。内容分为总论、本病、变病、兼病等四部分,详述辨证施治要则。上卷为感证总论、感证本病,载“太阳证”等十篇;中卷为感证变病,载“吐血”、“结胸”等二十七篇;下卷为感证兼病,载“挟食”、“挟痰”等二十四篇。书中以六经分证,治法分正治、从治。对变病、兼病分析尤详,其中包括一些危证的救治法。末附妊娠伤寒。系统论述感证概念、邪侵途径、传变过程、病理变化及证治。于寒热虚实、先后缓急、轻重攻补,均有法度,并结合天时、体质等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废翁论治本于《医学纲目》、《证治准绳》,兼采高斗魁、吕留良学术经验,治疗外感时邪疾病,不墨守《伤寒论》原方,大量使用寒凉药,并长于用补法,着重祛邪。治则以阴津为胜邪回生之本,阐发顾护胃津在治疗感证中的重要性,颇为精辟,并拟定滋阴五法,对后世温热医家颇有启示。杨氏《己任编》一书对后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衔三堂初刻本,道光十年(1830)重镌本,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1962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叶子诗言志

    十二卷。明叶秉敬(约1615年前后在世,)撰。秉敬字敬君,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官至荆西道布政司参议。秉敬著有《字孪》(已著录)。《韵表》、《书肆说铃》、《明谥考》、《

  • 遂昌山樵杂录

    见《遂昌杂录》。

  • 澹然集

    五卷。明陈敬宗(1377-1459)撰。敬宗,字光世,号澹然居士、休乐老人,浙江慈溪人。明永乐二年(1404)进士,选庶吉士,入史馆,改翰林侍读,参与修《永乐大典》。宣德中,官至国子监祭酒,赠礼部侍郎

  • 江花梦

    二卷。清龙燮(1700-?)撰。龙燮,字二为,又字理侯,号改庵,又号雷岸、石栖,望江(今属安徽省)人。聪敏早慧,但久困科场。乾隆四年(1739),应博学鸿词科,以第四十八名取中,授翰林院检讨,参与校正

  • 衡门晤语

    六卷。明潘京南撰。京南自号寿栎生。新都(今属四川)人。生卒事迹不详。该书是一部记述古今隐逸之事的专书。分为前、后、续、别四集。前集收广成子之下七十五人,自上古至魏。后集自晋至元,收孙登以下七十五人。续

  • 郑敷文景望书说

    见《郑敷文书说》。

  • 伤寒论注 伤寒论附余 伤寒序例新注 读伤寒论心法 迥澜说 时节气候决病法

    《伤寒论注》六卷,《伤寒论附余》二卷,《伤寒序例新注》一卷,《读伤寒论心法》一卷,《迥澜说》一卷,《时节气候决病法》一卷。清王丙(生卒年不详)撰。王丙字绳孙,号朴庄,吴县(今属江苏)人。贡生,幼年聪敏

  • 宰相守令合宙

    十三卷。明吴伯与撰。伯与字福生,宣城(今属安徽)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该书本为记叙历代宰相守令等大臣事迹,然此本十三卷已失守令之内容。书中所采材料,大多来自史传,亦间录

  • 艾氏易解

    六卷。清艾庭晰撰。艾庭晰宇雅堂,四川内江人。此书卷首为弁言、例言、总论等杂说。第一、二卷解上经,第三、四卷解下经。末卷解系辞、说卦、文言、序卦、杂卦。艾氏解易,实为串解,即同一词句,则列举文王、周公、

  • 式训堂丛书

    第一集十四种四十二卷,第三集十二种五十三卷。清章寿康编。章寿康字硕卿,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初年是张之洞的谋臣。喜欢研究古籍和金石学,年轻时,跟随父亲到四川,就开始以刻书为事。后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