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左传补注

左传补注

① 六卷。清惠栋(详见《周易述》)撰。此书是惠栋《九经古义》之一。惠栋认为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颇多违误,“因刺取经传,附以先世遗闻,广为补注六卷。用以博异说,祛俗议。宗韦、郑之遗,前修不掩;效乐、刘之意,有失必规,其中于古今文之同异者尤悉焉。”(《自序》)此书所搜集之先秦两汉古训极为宏富,除“春秋”经传之外,诸子有《荀子》、《墨子》、《韩非子》、《孙子》、《吴子》、《尉缭子》、《潜夫论》、《论衡》等十几种,史书有《史记》、两《汉书》、《三国志》、《世本》等,此外还搜集有《水经注》、京相旸《春秋土地名》、《说文》、《尔雅》、《玉篇》、《经典释文》、《隶释》、金石资料等专门性著作,偶尔亦引用宋儒之说。其考证相当精核,如隐五年《传》“则公不射”,引《周礼·射人》“祭祀则赞射牲”,《司弓》“矢倛射牲之弓矢”,及《国语》倚相之言,证旁引射蛟之误;僖公五年《传》“虞不腊矣”,引《太平御览》旧注及《风俗道》、《月令》章句,证腊不始于秦。僖公二十二年《传》“大司马固谏曰”,引《晋语》“公子过宋,与司马公孙固相善”,证固为人名;文公十八年《传》“在《九刑》不忘”,引《周书·尝麦解》证为刑书九篇;宣公二年《传》“以视于朝”,引《毛诗·鹿鸣》笺、《仪礼·士昏礼》注,证“视”为正字,作“示”为误;宣公三年《传》“不逢不若”,引郭璞《尔雅》注作“禁御不若”,证以杜注“逢”字在下文,知今本伪写;成公十六年《传》“彻七札焉”,引《吕览·爱士篇》,证郑康成一甲七札之说;襄公二十三年《传》“娶于铸”,引《乐记》郑注,证铸即祝国;襄公二十七年《传》“崔抒生成及强而寡”,引《墨子·辞过篇》,证无妻曰寡;哀公二十五年《传》“袜而登席”,引《少仪》,证燕必解袜等,如此之类,皆言之有据。惠氏所处之时代,小学尚未发展到高峰,因而惠氏对古训缺乏分辨能力,其考证体现了一种唯汉是从之倾向。如昭公三年《传》“君子不悛,以乐慆忧”,杜预训慆为藏,刘炫训慆为慢,惠氏则据《诗·唐风·蟋蟀》“日月其慆”毛传“慆,过也”,主张训慆为过。杜氏训慆为藏,是用假借;刘氏训慆为慢,则由《说文》引申;而毛氏训慆为过,于诗文义贴切,但非慆之本义。惠氏用毛传,于此则与文义扞格。又如“公即位”之“位”,惠氏认为应从古文作“立”;“屡丰年”之“屡”认为应从《说文》作“娄”,皆是泥古之论。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此书云:“其长在博,其短亦在于嗜博;其长在古,其短亦在于泥古”,非常恰当。此外,此书引证虽富,但疏于材料之鉴别,如其引用《竹书纪年》,未注意古本与伪托本之别,其常引用之《小尔雅》,亦非汉孔鲋所撰。现存乾隆三十七年胡亦常刻、三十八年张锦芳续刻本、《贷园丛书》本、阮刻《经解》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本。② 一卷。清姚鼐(1731-1815)撰。姚鼐字姬传,号梦谷,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古文家、学者。乾隆二十年进士。四库开馆,任纂修官,年余归,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前后四十年。因书斋名惜抱轩,学者称惜抱先生。论学主张应集义理、考据、词章之长。所作古文,自谓师法方苞而上溯欧阳修、曾巩,并辑《古文辞类纂》,说明文章义法。著作很多,有《惜抱轩诗文集》、《惜抱轩尺牍》等等,后人编有《惜抱轩全集》、《惜抱轩遗书》。《左传补注》是姚鼐所撰《三传补注》之一。该书对《左传》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考订,解经不守一家之言,往往引《公羊传》、《穀梁传》之说以证《左传》是非,对名物训诂、典章制度也有所考证。该书收入《惜抱轩全集》(同治本、光绪本、民国本)及《南菁书院丛书》第二集。

猜你喜欢

  • 绿筠轩诗草

    一卷。清梅芬撰。梅芬,字素娟,吴江(今江苏苏州市南部)人。生卒年不详。嫁陈家修。梅芬好读书,能诗文。是集由梅芬之子嵩生所编校。卷首有序四篇,诗百余首。有乾隆庚午(1750年)刻本。皆醇书屋藏版。

  • 读列子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见《续老子札记》)撰。此书是陶鸿庆《读诸子札记》第三种。书中摘《列子》字、句而训、改,其中偶有错训误改之处。他对《周穆王》“四海之齐,谓中央之国”句,训齐为中,如按所训,则成“四海之中

  • 陆氏经典异文辞

    六卷。经典异文补六卷。沈淑(1698-1730)辑。沈淑字季和、立夫、颐斋,江苏常熟人,清经学家。雍正癸卯进士,终生笃志经学。其著作有:《周官翼疏》三十卷、《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二卷、《春秋经玩》四卷

  • 兵垣四编

    六卷。明闵声辑刻。闵声字襄子,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闵氏所刻书甚为精美,世称“闵板”。据此书后闵映张《跋》称其从父襄子自束发读书以来,即有经世济民之志,仰慕古之侠烈丈夫。后辽东事起,明军屡屡败北,羽书

  • 妙远堂集

    四十卷。明马之骏(1588-1625)撰。马之骏,字仲良,河南新野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户部主事。著有《妙选堂集》。是集凡四十卷。诗十四卷、文二十六卷。万历年间,文体渐变,竟陵(今湖北天

  • 古隽

    八卷。明杨慎(1488-1559)辑。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杨延和之子。正德六年(1511)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其记诵之博,著述之丰(百余种),明时推为第一。本书杂采周、秦、汉诸子之

  • 荆州驻防八旗志

    十七卷。清希元撰。希元,蒙古正黄旗人,袭一等继勇候,历官荆州左翼副都统,杭州荆州江宁吉林福州将军兼署闽浙总督。是书卷首载纂修衔名、满营军署左右都统府书院图等。卷一为宸翰,卷二、卷三为敕谕,卷四为建置,

  • 公法会通

    十卷。瑞士Bluntschli撰,美国W.Martin译。Bluntschli,中文省译名为步伦。Milliam,中译名丁韪良。是书原以德文写成,后由刺了地译为法文,丁韪良据法文本译出。其卷一论公法之

  • 王椒园先生集

    四卷。明王纳言(约1529年前后在世)撰。纳言字罗允。河南信阳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户部给事中。因直言敢谏,上《奏黄冠异流滥叨清秩疏》违逆皇帝旨意而系狱。后得出,而直声已振动朝廷

  • 至言

    一卷。汉贾山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贾山颖川人,勤学苦读,泛览群书,初为颖阴侯灌婴给事。孝文帝时,上书言治乱之道,借秦为喻,名曰《至言》。后文帝除铸钱令,贾山又上书谏之,复禁铸钱(《汉书》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