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山谷内集

山谷内集

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词》一卷。《简尺》二卷。《年谱》三卷。宋黄庭坚(1045-1105)撰。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治平四年(1067)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哲宗立,进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修《神宗实录》,书成,提为起居舍人。绍圣中,知鄂州。章淳、蔡京劾其所修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徙戎州。徽宗初,起用知太平州,后复贬宜州,徙永州,未闻命而卒。私谥“文节先生”。黄庭坚自幼聪颖过人,读书数遍辄能成诵。初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有“苏门四学士”之称。其诗文宗尚杜甫、韩愈,但不重视思想内容,仅强调写作形式。曾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所以,他在艺术上注重学习杜诗技巧,反对浅易鄙陋,要求有所创新;注重用语出处的考释,喜用僻典,炼生词,制拗句,讲究修辞装饰,用工深刻,成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苏轼尝誉其诗文“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前人论宋诗,每以苏轼、黄庭坚并称“苏黄”,但苏诗的意境、气魄却与黄诗截然不同,非其所能比。黄庭坚和他的“江西诗派”在文坛活跃时间很长,几乎贯穿整个南宋王朝,其影响波及明清两代,其形式主义文风,也给诗坛带来不少不良影响。黄庭坚又擅书法,其行草楷法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载,“鲁直旧有诗千余篇,中岁焚三之二,存者无几。”今存《山谷内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词一卷、简尺二卷、年谱三卷。内集为其甥洪炎编,外集为李彤编,别集及年谱为其孙编。词与简尺,不知何人所编。有《四库全书》本和《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刊本。

猜你喜欢

  • 璧水群英待问会元选要

    八十二卷。宋刘达可编,元华亭沈子淮选,宁州查仲孺、吴江徐珩批点。皆不知其生平事略。其书为太学诸生答策而编。所以名曰“璧水群英待问”。全书分十六门。每门之外分二例。一曰名流举业。又分为立意发端、稽古伟议

  • 庐山纪游

    一卷。清蒋湘南撰。蒋湘南(1796-1847),字子潇,河南固始县人,回族。道光进士,历任幕僚及书院主讲。藏书八千多卷,筑七经楼储之。攻诗文,通经史,晓水利,精历法,著述颇丰,其文见解创新,纂志之多,

  • 昆新两县续修合志

    五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金吴澜、李福沂修,汪堃、朱成熙纂。昆山为县,始于梁代,自元代方升昆山为郡。清雍正三年(1725),分昆山之地置新阳县,于是有乾隆十六年(1751)张予介等修《昆山新阳合志》

  • 中国古音学

    二十章。张世禄著。张世禄(1902- )字福崇,浙江浦江入。1926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后任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校教授。于文字、音韵、训诂及现代汉语、普通语言学等均有深入研究。尚著《中国音韵学史

  • 周易虞氏义笺

    九卷。清曾钊撰。曾钊字敏修,又字勉士。南海人。道光拔贡,曾官钦州学正。清代张惠言曾著《周易虞氏义》,对虞翻易学作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和阐发。但其中亦存在许多失误。曾氏此书即补正了张氏的疏漏,严格遵守

  • 全史吏鉴

    十卷。明徐元泰编,清张祥云补辑。徐元泰,直隶宣城县人,嘉靖进士,万历时官至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书前有徐元泰自序,其中说,汉代司马迁为循吏立传,在于鼓励官吏奉法循理。这实际上是他编本书的

  • 大学古本释

    一卷。清郭阶撰。阶字慕徐,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官至江苏知府。是书首有郭阶的自序,以为《大学》一书,其条贯次第之所以这样,因为郑玄略而不言,孔颖达言而不精。自宋二程朱子到明代诸儒,虽有改本十余家,

  • 大宋高僧传

    见《宋高僧传》。

  • 临法书

    四卷。清陈兆崙(1700-1771)书。陈兆崙,字星斋,号勾山(一作句山),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进士,后官至乾隆时太仆寺卿。陈兆崙工于书法,尤善临摹,梁闻山曾称赞他的临书不求工而工,不求似而

  • 春秋义解

    十二卷。清刘梦鹏撰。梦鹏字云翼,蕲水(今湖北浠水)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曾任饶阳知县,著作还有《楚辞章句》等。此书卷首列《述孟》、《述朱》,分别辑录孟子、朱熹论《春秋》之语;其后为《王朝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