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山西通志

山西通志

①三十二卷。明杨宗气修,周斯盛纂。杨宗气,字钟山,陕西延安卫(今陕西延安)人。周斯盛,宁州人。嘉靖四十年(1561)以进士任山东提学副使,筑河汾书院,集隽异士肄业其间,月有课,季有试,文教大兴。《山西通志》始修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由当时巡抚李侃、胡谧所创,榆次阎朴、宁化潘高续修。稿成,刻未竣,潘高捐馆而辍。八十余年后,杨宗气来任,即命山西督学周斯盛主其事。以成化《山西通志》为底本,参以阎朴、潘高稿本,稍加删润,嘉靖四十三年(1564)刊印。全书二十门,书前有杨宗气序。此志较成化志卷数扩增约一倍,前者十七卷,略显单调,此志较为宏阔。条目较前多有损益。明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以后,在长达近百年的时间,鞑靼、俺答等部不断入扰,明朝在山西的边防军务显得更加重要,此志卷二十七至二十九言武备。嘉靖二年(1523)山西潞城青羊里爆发了陈卿领导的众达五万余人、长达五年之久的农民起义,书中偶有反映,是极为珍贵的资料。杂志门中,记录了弘治十二年朔州陨石情况,十分详细,为国内外天文学家所重视。此外,杨宗气的序言论及方志的性质、功用和编纂原则,也引起方志学界的重视。此志不足有二:一是删去成化志十七卷中碑目,殊为遗憾;二是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六的艺文志,约占通志总卷数的十分之一。该志书的刊行,为明万历以后县志的纂修奠定了基础。②三十二卷。清穆尔赛修,刘梅纂。穆尔赛字文如,满洲人,科第不详。刘梅,字籍不详,康熙年间任山西提督学政。早在康熙十三年(1674)提督学政谢观曾修山西志书,十五年(1676)由山西名儒范鄗鼎删润订正。时隔数年又由山西提督学政刘梅“缺者补,冗者芟,信者传,疑者缺”,五易其稿,康熙二十一年(1682)刻本,三十二目。分为:图考、星野、建置沿革、疆域、山川、城池、分署、学校、祠祀、贡赋、屯田、水利、盐法、兵防、马政、帝王、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孝义、列女、隐逸、寺观、杂志、祥异、艺文。所收门目存在不少疏漏简脱,但较成化、嘉靖旧志,则订证良多,内容较丰富。如图志考目,旧志图极简略,该志书则详加考订,首星野,次古冀州,次帝都、北岳、中镇等等,以至于全省八郡三关诸图,略著其说,俾开卷一目了然。又如选举目,不仅仅是科举名录,而且还全文照录明洪武三年科举条格以及其后六次的补充规定;并对科举的意义、要求,乡试、会试的时间、次序、名额、内容、文体,对中试者授予的官职、品级等都详细记述,一一介绍。又如职官目,将山西历代府、州、县官也都载入省志。其不足之处,纂修者厘订欠精,有人说它“采摭虽富,舛谬实多”。③一百八十四卷。清曾国荃修,王轩、杨笃等纂。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号叔纯,湖南湘乡(今属双峰县)人,曾国藩之弟。咸丰二年(1852)优贡,工古文诗词。咸丰六年(1856)随兄率湘军出境镇压太平军。同治三年(1864)攻破天京(南京),以军功历任浙江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湖北巡抚、陕西巡抚,光绪三年(1877)任山西巡抚,陕甘、两广、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礼部尚书等职。他除主修光绪《山西通志》外,还主纂《湖南通志》,光绪五年(1879)曾通令山西全省州县修志,发布修志檄。此外,还为《五台新志》作序。王轩(1823-1887),字霞举,号青田,又号顾斋,山西洪洞人。同治元年(1862)中进士,任兵部主事。同治三年(1864)请假归里,主讲晋阳、令德两书院。他是山西著名学者,著有《耨经庐诗集》、《勾股备术细草》。杨笃(1834-1894),字巩同,号秋湄,山西乡宁县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曾任河北宏州书院山长、山西繁峙县教谕、阳曲县训导和襄垣县教谕。精通经史,工金石书法,多有建树。一生著述有:同治《西宁新志》、《蔚州志》、《屯留县志》、《繁峙县志》、《壶关县续志》、《代州志》、《长子县志》、《五台新志》、《长治县志》、《潞城县志》、《天镇县志》等十一部州县志书和一部通志。光绪五年(1879),山西通志局成立,王轩为总纂,杨笃与杨深秀为分纂。十三年(1887),王轩病故,杨深秀赴京任职,志书编纂几乎陷于停顿。杨笃毅然担起修志重担。虽疾病缠身,仍不停执笔。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分图、谱、考、略、记、录六门三十七类。图三卷、谱十九卷、考三十五卷、略二十二卷、记二十卷、录八十四卷。该书为清代名志之一。此志门目安排得当,“头绪繁多者则区为子目,事体相近者则为附目”,其特点如下:一、记述“皆用史法而不袭用史名,其变传为录甚严谨”。二、每一个门类都有小序加以概括。载地理沿革“视旧志加详”,考订精确。三、图与谱两同类,做到“用图检谱,以谱证图”。四、记山脉走向、河流流经则“按水经注仿其体为山川考”。五、古迹考则“古迹皆别为图附焉”。六、人物一门“多录旧志,余无所蹈袭”。七、间有录用则注明“冀存原书”。八、各类中,独缺艺文,可称有识。九、尤其值得提及的是金石记十卷,收罗宏富,考订精确,为海内金石学家、考古学家所推崇,因而另印单行本,取名《山右金石记》行世。学人多认为该志“义例精严,蔚然大作”,得到张之洞、梁启超的好评。此志尚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补版重印本。

猜你喜欢

  • 白塔信炮章程

    满汉各一卷。清提督九门步军统领原稿。乾隆间修订。是书主要记载雍正三年(1725)所立章程。书中还将划定八旗各军所守辖的区域具体注明。是书为清朝京城防卫情况提供了诸多资料。其汉文本多有脱误,可用满文本补

  • 易学饮河

    八卷。明张纳陛撰。纳陛字以登,号文石,江苏宜兴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礼部主事,详情附见《明史·顾允成传》。该书只解上下经,每卦都注明互体,却并不怎么阐发互体之义。如解“亢龙有悔”,取邹德

  • 场居集

    二卷。《田居稿》一卷。《河上稿》一卷。明李化龙(1554-1611)撰。李化龙,字子田,河南长垣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累官工部右侍郎。卒,谥襄毅。著有《平播全书》,是集凡四卷。李化龙平生以善经

  • 灵萱阁集

    八卷。明汤兆京(?-1619)撰。汤兆京,字伯闳,江苏宜兴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著有《灵萱阁集》。是集为汤兆京诗文集,凡八卷。兆京廉正耿直,佐孙丕扬掌察典,尤力持公议,为群小

  • 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

    四卷。金李杲(生平事迹详见《内外伤辨惑论》)撰(一题金张元素撰)。又名《珍珠囊药性赋》、《雷公药性赋》。为多种不同时期的同类著作合编而成。其中《珍珠囊》为张元素撰(又名《洁古珍珠囊》、《洁古老人珍珠囊

  • 释名

    八卷。东汉刘熙撰。《隋书·经籍志》载《释名》八卷,注:“刘熙撰。”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亦载《释名》,注曰:“汉征士北海刘熙成国撰。”《隋书·经籍志》于《大戴礼记》下注云:“梁有《谥法》三卷。后汉安

  • 姑苏志

    六十卷。林世远修,王鏊纂。世远,广东四会县人,弘治十五年,以监察御史升任苏州知府。鏊字济之,吴县人。成化时乡会殿试皆第一,连中三元,历官至国史副总裁、吏部右侍郎。告归后知府林世远礼聘为府志总纂。姑苏为

  • 太平总类

    见《太平御览》。

  • 丧服经传补疏

    二卷。叶大庄撰。大庄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福建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光绪年间著成是书。此书没有序和跋。卷一从斩衰三年章到齐衰三月章;卷二从大功章到记。此书颇有新义。其可取者,如引张尔岐说,认为《礼记》

  • 兰畹居清言

    十卷。明郑仲夔(约1636年前后在世)撰。郑仲夔,字尤如,江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生平亦无考。仿《世说新语》作《兰畹居清言》,又有《耳新》十卷。《兰畹居清言》一书采录僻事隽语,从汉魏一直到嘉隆,分门别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