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宣和遗事

宣和遗事

二卷,分前后二集;另本题《大宋宣和遗事》,四卷,分元、亨、利、贞四集。宋人编,可能经过元人整理。讲史话本小说,按年代简述北宋政治的演变。开头入话部分历举自上古尧舜至纣王、隋炀帝等贤明君主和无道失政君王,正文主要故事从王安石变法,写到宋高宗建都临安。没有中心故事情节线索,而对宋徽宗荒淫失政、金兵入侵的靖康之难叙述较详。文体也参差不一,全书大部分是浅近的文言,保留杂录各种野史、笔记的语体形式;关于宋江和李师师的故事,则基本是白话,可能来自民间传闻,说话人的口吻较明显。所记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掳北行事,系据黄冀之《南烬纪闻》及署名辛弃疾之《窃愤录》、《续窃愤录》节录。其他取材之书还有《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九朝编年备要》、《钱塘遗事》、《建炎中兴记》、《皇朝大事记讲义》等。赵与时、陈东、陆游等人的诗文,也被编录一些。该书取材虽杂,但思想倾向鲜明,痛恨君主荒淫、不满权奸误国,反对道人参政、怨愤民族沦亡,同情人民苦难,赞美除奸救国英雄等观点,贯穿于全书。其中叙述梁山故事,有杨志卖刀、晁盖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三十六人聚义梁山、宋江受招安征方腊等情节,文字虽简略,但已略具《水浒传》雏形,为研究《水浒传》成书和演变的重要资料。本书版本有璜川吴氏旧藏明刊本,今归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士礼居丛书本(四部备要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从此本出)。金陵王氏洛川校正重刊本,分元亨利贞四集。属于士礼居丛书本重版本的有:1914年上海扫叶山房影印本,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丁锡根点校《宋元平话集》本。属于金陵王氏本重版本的有:1915年涵芬楼翻刻本,商务印书馆排印本,1954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猜你喜欢

  • 大学意读

    一卷。中庸意读 一卷。清萧光浩撰。书首有戴联奎、达林二序及光浩自序,次凡例,次《大学》、《中庸》源流。而《大学》卷中,有大学源流、大学文法;《中庸》卷中,有中庸源流,中庸文法。所述源流颇详晰,而注重者

  • 道德真经三解

    四卷。元邓锜(生卒年不详)撰。邓锜,元人,号玉宾子,其余事迹均不详。撰有《道德真经三解》。邓锜认为,老氏之学,以《真常》为主,道德为宾,以前各家注解常将二者混为一谈,妄生异端;而各家注疏,假借玄谈,不

  • 周易传注

    七卷。附《周易筮考》一卷。清李塨(1659-1733)撰。李塨字刚主,号恕谷,河北蠡县人。曾师事颜元,以六德、六行、六艺为学问之本,又从王余佑学兵法,从毛奇龄学乐律。官至通州学正。其学恪守颜元家法,主

  • 锦绣论

    二卷。宋杨万里(1127-1206)撰。杨万里生平详见《诚斋易传》(辞目)。考宋贡举条式,第二场试论一道,限五百字以上。则此编为当时应试程式。凡二卷。然体例拘陋,未必真出于杨万里之手。集中国子监批点亦

  • 周礼说

    五卷。宋黄度(1138-1200)撰。黄度另有《尚书说》七卷,已著录。此书久无传本,清道光中,拔贡陈金鉴据宋王与之《周礼订义》、陈友仁《周礼集说》,明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王志长《周礼注疏删异》及清

  • 姑苏名贤小记

    二卷。明文震孟(1574-1636)撰。文震孟字文起,号湛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学者。天启二年(1622)殿试第一,授修撰。因疏劾魏忠贤柄权乱政,受廷杖罢归。崇祯元年(1628)召充日讲官。讲筵最

  • 读四书大全说

    十卷。清王夫之(详见《四书考异》)撰。是书析理极精,认为《四书大全》所引朱子之说,有绝非出自朱子,而为门人所假托者;有的为朱子之说,而也不可从者;有意甚是,而说不详者。而诸儒之说,又互有是非,皆为剖辨

  • 礼庭吟

    二卷。明孔承庆(1420-1455撰。承庆,字永祚,曲阜(今山东曲阜市)人,生卒年不详。为孔子六十代孙,年三十一未及袭封而卒。其外祖父王惟善将遗诗汇集成此编。内有明景泰间同郡许彬序及明天顺元年(145

  • 国朝御史题名

    二卷。清黄叔璥、王应彩等编。黄叔璥,顺天大兴县(今北京大兴县)人,康熙进士,官至湖广道御史,著有《汉御史题名》。其后,王应采将此书内容扩大,叙事时间延至雍正朝。王应采,号莱堂,浙江桐乡籍,安徽休宁县人

  • 徐正字诗赋

    二卷。唐徐寅(约873前后在世)撰。徐寅,字昭梦,泉州莆田(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工诗,屡举不第。尝游大梁,以赋谒梁王朱温,误触其讳,欲遁不得,乃作过大梁赋以献。温大悦,酬一字绢一匹,厚礼馆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