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论
二卷。无撰者名氏。此书卷前有永乐三年乙酉(1405)作者自序,和“养和子题”。不知养和子为何人。其书上卷二篇:第一篇为《一宗》,阐寡欲延年之旨;第二篇为《二要》,述导引服食之事。下卷二篇:第一篇为《辨惑》,斥烧炼之妄;第二篇为《破邪》,诋御女之非。总其要旨,是说清净无为以葆元神为道家之实地,一切异术皆虚幻之谈。书中所述,实可谓养生真言,只可惜热衷于烧炼或纵欲追求虚妄者不珍其贵。此书传本较少,清《四库提要》据编修厉守谦家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二卷。无撰者名氏。此书卷前有永乐三年乙酉(1405)作者自序,和“养和子题”。不知养和子为何人。其书上卷二篇:第一篇为《一宗》,阐寡欲延年之旨;第二篇为《二要》,述导引服食之事。下卷二篇:第一篇为《辨惑》,斥烧炼之妄;第二篇为《破邪》,诋御女之非。总其要旨,是说清净无为以葆元神为道家之实地,一切异术皆虚幻之谈。书中所述,实可谓养生真言,只可惜热衷于烧炼或纵欲追求虚妄者不珍其贵。此书传本较少,清《四库提要》据编修厉守谦家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三卷。明焦竑(1540-1620)撰。焦竑,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江陵(今湖北江陵)人。万历十七年以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万历二十三年(1595)大学士陈于陛议修国史,荐焦竑专领其事,仅成《经籍志
一卷。《诗文补钞》一卷。《李氏遗书》一卷,《附录》一卷。清李光圻(约为光绪间人)撰。李光圻,字晴峰,号龙川,江苏省仪征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有刘大绅记二则,记云:“《龙川先生诗钞》本,乃其先师黄归郡、蒋
一卷。傅春官撰。傅春官,字苕生,江宁人。勤于学问,耆学长者亦乐为指导,故熟悉乡邦文献。他藏书丰富,精通版本目录之学。著有《金陵丛刊》等。此表分成五栏:一曰国都,二曰州府,三曰留军,四曰郡州府,五曰县。
十六卷。明王守仁(1472-1528)撰。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平详见《阳明全集》(辞目)。是集为阳明五世孙王贻乐重编之本,凡十六卷。阳明全集(既《王文成公全书》)刻于明嘉
十二种,三十六卷,附刊四种,六卷。清黎庶昌(1837-1897)编。黎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廪贡生,曾为曾国藩幕僚。光绪二年(1876),任驻英国参赞,后兼任驻法国、西班牙等国参赞。光绪七年(188
五卷。清孙奇逢(1585-1675)撰。奇逢字君泰,号钟元,又号复峰,容城人(今河北容城),前明万历庚子举人。此书乃入清后流寓河南管门山时所作。前有序言云,至苏门山始学易,年老才尽,偶据所得之见,撮其
一卷。清杜翰(?-1866)、杜编。杜翰字继园,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官至工部侍郎。杜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二人俱为谱主杜受田(1787-1852)之子。受田字芝农,山东滨州人,道光
一册。清张大纯纂。大纯字文一,号松斋,长洲县人。辑有《三吴采风类记》。此书未分卷,亦无目录。其记载次序为苏州府治、吴县、长洲、昆山、常熟、吴江、嘉定、太仓州、崇明,其记载内容为府、州、县治之建置沿革、
一卷。清王世睿撰。王世睿,字道存,山东章邱县人,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官泸州知州。雍正十年(1732),奉檄入藏,往返历九个月,因成此书,以记行程。首记自四川打箭炉起行,经襄塘、巴塘、江卡、乍了
一卷。清林璐(约1653年前后在世)撰。林璐字鹿庵,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均不详。明末诸生,工文。著有《岁寒堂存稿》。此集皆为其所著杂文,仅数十篇。其版式以陆续开雕,尚未编定成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