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宝刻丛编

宝刻丛编

二十卷。宋陈思撰。陈思(1225-1264),南宋理宗时临安(今浙江杭州)人。此书收录古碑,以《元丰九域志》京府州县为纲,其石刻在地理上可以确定的,分别按各路编辑;不详的,则附于卷末,并采录各家的考证附于下。有时卷内所载名称与目录所载不同,如目录上称镇江,而书中却称润州;目录称建康,而卷内称升州,等等。这是因为各家著录,都是据古碑的原题实录,陈思编书时,均引各家碑刻原文,所以出现地名错乱。所引各家考证,不注出自某书某集,而称作者的字或别名,如引自蔡君谟、王厚之、碧岫野人、养浩书室等等,使人弄不清到底引自何人。但在南宋偏安的情况下,陈思编这本书博采前闻,确实费了很大的工夫。宋时,因地志而兼碑刻者,以王象之《舆地碑目》最详,但河淮以北,概属缺如。但陈思这本书,对于诸道郡邑,纲目分析,沿革清楚,比王象之的书还要详备。有些碑刻,后世散佚不传的,在此书中仍可略知其大概。如曾南丰《集古录》、施氏《大观帖总释序》、《集古后录》、《诸道石刻录》、《复斋碑录》、《京兆金石录》、《访碑录》、《元丰碑目》、《资古绍志录》等等。有些碑录其他书均未刊载,而此书却刊载了,如《汝帖》十二卷、《慈恩雁塔唐人题名》十卷、以及《越州石氏帖目》等。《宝刻丛编》二十卷,经抄本流传,有些已佚缺。如第四卷京东北路、第九卷京兆府下、第十一卷秦凤路河东路、第十二卷淮南东路西路、第十六卷荆湖南路北路、第十七卷成都路等。其他,第十五卷江南东路饶州以下至江西西路,亦佚失其半;第十八卷梓州利川路,只剩下渠、巴、文三州,并错入京东西路、京西北路、淮南路诸碑。其余,还有多处错简。传本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

猜你喜欢

  • 佛祖统纪

    五十四卷。宋僧志磐(生卒年不详)撰。志磐号大石,天台宗僧人,尝住四明(今浙江鄞县)福泉寺及东湖月波山。不详其身世及生平事迹,只知志磐僧学识颇丰,幼年从儒者袁机受学,后出家学禅。除著述本书外,还写有《法

  • 林公辅集

    三卷。明林右撰。林右,字公辅,浙江临海人,生卒年不详。明洪武中官中书舍人。奉玺书行边有功,进春坊大学士,命其辅导皇太孙。后以事谪中都教谕,遂弃官归里。永乐帝即位,召之不至,以械缚至京欲官之,不屈,割其

  • 王世周集

    二十卷。明王伯稠(1542-1614)撰。王伯稠,字世周,江苏昆山人。布衣终身。此集卷首有王世贞兄弟序,颇相推许。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称:“少谢博士弟子,肆力于歌诗,闭门拥被,悉取晋唐以下诸家,吟咀

  • 音调定程

    不分卷。清缪阗(生平事迹见《律吕通今图说》条)撰。此书以花甲音调与河洛卦爻衍为定程六十格,又取叶怀庭《纳书楹谱》或一二曲或六七曲为式。自谓列声律之阴阳,分别时日之宜忌,以资利用。其凡例云:俞荣宽据理以

  • 宁远堂诗集

    一卷。清朱成点(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宋成点字司衡,宁乡(今山西汾州)人,生卒年均不详。朱成点累试不第,老于诸生,工诗。著有《宁远堂诗集》。是集为其自编。其诗风平衍,无特色。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

  • 施注苏诗

    四十二卷。《东坡年谱》一卷。《王注正伪》一卷。《苏诗续补遗》二卷。宋施元之撰。施元之,字德初,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生平事迹均不详,仅从陆游书序中知其官为司谏。同注者为吴郡顾禧,施元之子施宿,又为补

  • 庆远府志

    ①十卷,清李文琰修,何天祥、朱桐、莫景隆纂。李文琰,字玉重,石首(今湖北石首)人,贡生,乾隆十八年(1753)庆远知府。何天祥,修仁(今广西荔浦)人,贡生,庆远府训导。朱桐,广西临桂人,举人,教谕。莫

  • 说原

    十六卷。明穆希文(生卒年不详)撰。穆希文字纯文,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此书成于万历十四年(1586)。十六卷,分原天、原地、原人、原物、原道术五部。杂采事迹,亦间有论断,其体例在类书和说部文献之间。多

  • 春秋随笔

    ① 二卷。顾奎光(生卒不详)撰。顾奎光字星五,无锡(今属江苏)人,清代文学家。顾氏博学多识,诗、古文俱有名于时。乾隆十一年进士,历任泸溪、桑植知县,堪称循吏。除此书外,顾氏还有《然疑录》一书行世。此书

  • 春秋列女图考

    一卷。清王廷钊撰。廷钊字镜航,济宁(今山东济宁)人,著有《晋八王易知略》、《汉元后本纪补》等书。清人陈厚耀曾著《春秋世族谱》、《春秋长历》,对春秋列国兴废、姓名谱系考证綦详。王廷钊认为《春秋》褒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