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学津讨原

学津讨原

二十集,一百七十三种,一千零四十八卷。清张海鹏编辑。张海鹏字若云,号子瑜,江苏昭文(今江苏常熟)人。诸生出身,好藏书,治经之暇,以刊刻古书为己任。刊有《学津讨原》、《墨海金壶》、《借月山房汇钞》等三大丛书。《学津讨原》根据明毛晋《津逮秘书》重行编定而成,删去诗话书画题跋及个别伪书,所收皆四库著录有裨经史实用之书,以经史百家、朝章典故、遗闻轶事为主,间及书画谱录一类之书。丛书自序引旧题北齐刘昼《刘子新论·崇学》“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学不传”之意,故取名为《学津讨原》。第一集收唐李鼎祚《周易集解》等八种,第二集收汉郑玄《尚书郑注》等八种,第三集收宋郑伯谦《太平经国之书》等八种,第四集收宋郑樵《尔雅郑注》等六种,第五集收宋司马光《稽古录》等四种,第六集收晋葛洪《西京杂记》等十三种,第七集收后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等十一种,第八集收宋王应麟《汉制考》等十一种,第九集收汉赵爽注《周髀算经》、晋郭璞《古本葬书》等十种,第十集收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等五种,第十一集收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等六种,第十二集收汉马融《忠经》等九种,第十三集收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等八种,第十四集收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等五种,第十五集收宋释惠洪《冷斋夜话》等十九种,第十六集收晋干宝《搜神记》等十种,第十七集收南汉王定保《唐摭言》等十一种,第十八集收宋邵伯温《河南邵氏闻见前录》等四种,第十九集收宋岳珂《桯史》等六种,第二十集收汉严遵《道德指归论》等十一种。全书取舍精严,考证详确,每书后附以《四库提要》,无提要者则撰写跋尾说明始末原委。汉唐著述、宋元稗乘,搜辑较为全备,可称丛书之精品,学术之渊薮。通行本有清嘉庆十年(1805)虞山张氏照旷阁刊本,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清张氏刊本影印本。

猜你喜欢

  • 一庵语录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其女婿陆稃编。唐枢初号朋垣子,后改号为一庵,故以此为书名。唐枢曾言“良知一拈万到,本末具举,今日只欠躬行”,此编中所录,大致不离此意。但其所谓“躬行”者,也只是师

  • 憨山诸言

    一卷。明代释德清撰。德清,为明代四大师之一。俗姓蔡,安徽全椒人,号为憨山。详见《清华击节》辞条。《憨山诸言》是德清自撰的言论集。对为什么参禅、学法;怎样持戒护身,弘教,以及有关佛教问题多有言载。是了解

  • 新宁县志

    八卷,清复成修,周绍銮纂。复成,曾任新宁县知县。周绍銮,举人。新宁县志创修于雍正县令窦容邃,增修于县令周金绅,再续于县令黄位斗。兹编则为续黄志而作。《新宁县志》同治八年(1869)刻本。全书共八卷。此

  • 发蒙记

    一卷。晋束晳(?-300以后)撰。清马国翰辑。束晳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汉广之后,王莽末,广曾孙孟达避难,因去“”之“疋”而姓“束”。官尚书郎,因《诗经·小雅》中有笙诗六篇“有其声而亡其辞

  • 中都储志

    十卷。明张良知撰。张良知,字幼养,山西安邑(运城)人。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以南京户部员外郎,监督收放粮斛。时撰是书。其卷一为典制、卷二为部使、卷三为公署、卷四为经赋、卷五为仓库、卷六为官俸

  • 春秋握奇图

    一卷。金利銮孙撰。利銮孙字士贵,盱江(今江西临川)人。该书以编年为经,以各国之事为纬,分列条注其源流始末,其后又加以论述。清乾隆间四库馆臣所见《永乐大典》本,只有其论而无年表。

  • 淡友轩读易稿

    无卷数。清徐步瀛撰。徐步瀛又名业煌。字有光,号小蓬。瑞昌人。屡求功名不第,故一志著述。文稿多散佚。此书分四编,第一编为“易说联珠”,意在阐明易理。于每一卦下只注卦名卦画,不录经文,其下则条列其解说,以

  • 诗传题辞故补

    一卷。清张漪(详见《诗传题辞故》)撰。漪有《诗传题辞故》四卷,皆为毛氏诗说。是编则为韩鲁诗说,故曰补。是编计补《蔡风》一篇、《申风》一篇、《黎风》一篇、《许风》一篇、《宋风》一篇、《卫风》一篇、《楚风

  • 东嘉先哲录

    二十卷。明王朝佐(?~1599)撰。王朝佐,字廷望,平阳(今浙江省平阳县)人,明宏治九年(1496)进士,官南京工部员外郎。“东嘉”即“东嘉州”,唐武德年间建,贞观年间废,明朝时属温州。《东嘉先哲录》

  • 字辨

    七卷。清熊文登(生卒年不详)撰。文登字于岸,南昌(今属江西)人。是书详辨字音字义字形,分为十门:(1)误写辨,(2)误读辨,(3)一字数音数义辨,(4)宜写古文奇文辨,(5)宜读经史真字辨,(6)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