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正义

孝经正义

三卷。唐玄宗(685-762,713-755在位)注,宋邢昺(932-1003)疏。唐玄宗李隆基,唐睿宗之三子。盛唐较开明之皇帝,用贤相,出现“开元盛世”,比于“贞观之治”。天宝年间后宠爱杨贵妃,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终致安史之乱。避难奔蜀。在位四十四年,庙号玄宗。邢昺,字叔明,济阴(今属山东)人。北宋著名经学家。宋太宗时擢九经及第,累迁金部郎中。真宗时为翰林侍讲学士,坐讲《春秋》于殿上。后召昺与杜镐、孙奭等校定《三礼》、《三传》、《孝经》、《论语》、《尔雅》等书义疏。官终至礼部尚书。该书于唐开元十年(722),玄宗注,天宝二年(743)重注,均颁行天下。《旧唐书·经籍志》载:《孝经》一卷,玄宗注。《唐书·艺文志》:“今上《孝经制旨》一卷。”其注曰:“玄宗。其称‘制旨’者,犹梁武帝《中庸义》之称制旨,实一书也。”而赵明诚《金石录》、陈振孙《书录解题》均载该书四卷,实因该书曾于天宝四年(745)刻石于太学,称为《石台孝经》,其拓本为四卷。自玄宗注《孝经》后,为之作疏者不乏其人。至宋咸平年间(998-1003),邢爵据唐行冲疏为蓝本,复为之疏。然旧文新说已不可辨。《孝经》有今文、古文之别。今文称郑玄注,古文称孔安国注。唐刘知几主古文,司马贞主今文,二者互相辩驳。后今文行而古文废。考其源流,可知今文之立,自玄宗此注始;玄宗注之立,则自邢昺疏始。该书有清康熙十九年(1680)刊《通志堂经解》本,明正德六年(1511)刊本,姑苏汪氏翻正德本,桐乡金氏翔和书塾翻刻南宋相台岳氏刊本。

猜你喜欢

  • 古今廉鉴

    八卷。明乔懋敬撰。懋敬字允德,上海(今属上海市)人。生卒不详。嘉靖进士。官至湖广右布政使。该书是专记历代有清操之士的著作,录自春秋季文子至明杨继盛。书中材料约略抄录史传,但挂漏太多。据书前自序,是其在

  • 立斋遗文

    五卷。明邹智(1466-1491)撰。邹智,字汝愚,号立斋,四川省合州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弘治三年(1490)。坐于御史汤鼐等妖言惑众,下狱。后赖人营救,免死。得与陈宪章游,其

  • 广宗县志

    ①八卷。明马协纂修。马协,字恭甫,陕西冯翊人,曾任广宗县知县。隆庆五年(1571)广宗县令吕信创修县志。万历二十四年(1596)马协任知县后,认为吕志多讹漏,遂致力于纂修新志,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

  • 经史辨论

    四卷。清张均(生卒年不详)撰。张均字坦斋,浙江江山(今江山县)人,官射州学博。生平不详。本书前有自序。全书大体上议论多而考证少,而所议论的东西也是泛衍多而精实少。论《二戴记》,根据《汉书·儒林传赞》、

  • 昭觉县志稿

    四卷,清徐怀璋纂修。徐怀璋,字奉伯,兴平人,曾任昭觉县知县。昭觉在凉山之中心,原名交脚。清宣统三年(1911)川督赵尔异始奏设县治,正名昭觉。徐怀璋任县令后,于公务之余,辑成是篇。自谓仅撮取大要,为后

  • 读诗知柄

    二卷。清蒋绍宗撰。绍宗字諟庐,长白(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生卒年不详。嘉庆间主讲梅城书院,道光初移官郴阳。所著有《礼记通解》二卷、《春秋见心》四卷及本书行于世。该书前有嘉庆十二年(1807)绍宗

  • 裘文达公集

    二十卷。清裘曰修(1698-1776)撰。裘曰修,字叔度,又字漫士,号渃皋,江西新建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礼、刑、工三部尚书。政绩颇卓。是集有文集六卷,诗集十二卷,奏议一卷,补遗一卷。文集中

  • 蓬溪县续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周学铭修,熊祥谦等纂。周学铭,曾任蓬溪县知县。《蓬溪县续志》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共十四卷首一卷。卷首为序启、衔名、诸图。正文分为:第一卷,疆域,建署、城工、邑里、古迹属之。第

  • 永乐大典

    初名《文献大成》。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明解缙(1369-1415)、姚广孝(1335-1419)等奉敕编纂。解缙字大绅,又字缙绅。吉水(今属江西)人。洪武进士,为官多次受谪,终死狱

  • 桂苑丛谈

    一卷。五代冯翊子撰,年里生卒事迹均不详。《新唐书·艺文志》载:“《桂苑丛谈》冯翊子子休撰”。《宋志》同。《郡斋读书后志》载:“题云冯翊子子休撰,杂记唐朝杂事,僖昭时,当是五代人,《邯郸》云姓严。”疑冯